百鳥朝鳳

一個人去看了百鳥朝鳳,有些心酸,有些感動,好像還多了一點什么,迷茫?思索?形容不出來。。。從紅高粱,老井,我的父親母親,似乎中國農村題材的故事里的人大多勤勞樸實,黃土地,黝黑的皮膚,溝壑縱橫的臉和厚實的手掌。3、40年前的中國,凡事都講規矩,規矩都是老祖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婚喪嫁娶都講究個排場,四臺、八臺、百鳥朝鳳,講的是德行、是往生者的精神。而今,一個時代過去了。

影片最后為竇村長演奏百鳥朝鳳的時候,周圍群眾的那一組特寫鏡頭深深刻畫出了陜西人的一張張臉,仿佛透露出一股倔強和不屈。而最后焦三爺的那一段嗩吶更像是杜鵑啼血,祭奠的不僅僅是那個打過鬼子剿過土匪的竇村長,更是在祭奠漸漸消逝的嗩吶,祭奠被時代洪流吞噬的匠心。時代在改變,外來事物在不斷侵蝕,曾經作為道德標桿被尊重的嗩吶和嗩吶匠都漸漸不被重視,游天鳴去拜訪焦三爺,告訴焦三爺現在都沒有拜師禮了,焦三爺喝醉了,吹了一曲嗩吶終了,說了一句:“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不知道為什么,聽出了一絲無力感和一絲悲哀。面對時代的變遷,他可以堅守,游天鳴可以堅守,卻誰都無力改變。曾經只能在白事上吹給德高望重人的百鳥朝鳳,嗩吶匠高高坐在太師椅上,受孝子賢孫們跪拜才演奏的百鳥朝鳳,最后淪為了街邊乞討者營生的曲子,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嗩吶王焦三爺是老一輩手藝人最典型的代表,他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兢兢業業不惜一切代價,有著一種近似于自負的自尊,最后卻不得不告別時代舞臺。

總感覺透過電影,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太多,透著一股深深的無力感。故事最后,天明一個人穿著紅事的衣服在焦三爺墳前吹奏了百鳥朝鳳,孤零零的。。。黃土地在夕陽中顯得寂寥,而焦三爺遠走的背影,不僅是一個英雄的遲暮,更是一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時代在進步,很多東西也在漸漸地被遺忘,金錢似乎成了唯一的信仰。游家班解散了么?散了,似乎又沒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