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自由日課023: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

成功只不過是某一時刻的狀態;成長才更重要,成長才是真正的剛需。

我們可以粗略的把這個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表現型選手和進取型選手。

在表現型選手眼中,這個世界只有成功或者失敗兩種狀態,在這兩個狀態之間,是沒有任中間狀態的的。成功這個狀態當然是最令人向往的了,與此同時,在追逐成功這個里程碑的同時,倒是可以不擇手段了,成長與否倒是可以忽略的了......

而在進取型選手眼里,這個世界的“成功”和“失敗”,都只是某一刻的狀態,在它們與開始之間還有無數個過渡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成長。在無數細微的瞬間感受到自己不斷成長,不斷強大...很妙的。

感受細微變化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這個能力笑來先生在之后的課里有講,如果用這種能力度量表現型選手,顯然他們是不合格的。如果不能成功,那就一定意味著失敗。所以當他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時,多半會選擇放棄。

但是進取型選手則不然。他們知道除了成功失敗之外,自己還有一個狀態:

不斷成長,不斷的更容易接近成功。

復習完上一篇自我驅動力,我們知道自我驅動力來自剛需。說到這一點,笑來先生告訴我們一個他的發現,對于“為什么絕大多數人最終賺不到很多錢”這個“終極問題”,有這個一個解釋:

因為賺錢對他們來說其實并不是剛需

絕對大多數人的剛需是什么呢?

大多數人的實際剛需是花錢,而不是賺錢。

仔細想想就知道了,看似發財是所有人的夢想,所有人的剛需,可他們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呢?

等我發了財,我就xxx!

所以你知道了,發了財之后最想做的事情才是他們真正的剛需。這個我們在第一篇開題的時候就學過了,你應該對這個句子有印象:“等我財富自由了,我就xxx!”

對他們來說,發財只是手段,花錢才是目的。

我記得上一季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懶惰是不是人類之光”,對于一個自稱自由主義者的我來說,我第一想法當然是遵從不要壓抑人類的天性,懶惰是一種對不想做的事情的自然抗拒,不過當時的我被黃執中的話說服了:

懶和放松不一樣,懶是該做的事情沒做。我們期待放松是因為我們沒什么特別該做的事。懶可以說成拖延癥。懶阻止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偷懶使我們不會心安理得,偷懶的狀態不是我們理想,舒服的狀態,我們不會引以為榮,懶不會讓我們驕傲,發明的具體過程是需要勤勞的。

有理有據,不得不服。

我們生來都是不完美的,人性當然也是有缺陷的。就像懶惰一樣,還有貪婪、嫉妒、抱怨都是我們天生帶有的屬性。如果任由它們決定我們的生活,那結果你可以想象會有多糟。

剛需可以主動選擇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變的;更進一步,剛需這種東西常常就不應該被動接受。

知道我們可以選,這個元認知極度重要。其實也是未來很多概念的前提,笑來先生讓我們背下來一段話,四個月前的我一字不差的背誦下來了:

人所擁有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的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這段話有多重要呢?它讓我知道,我目前所出的境況,我看到的一切都是我自己一手選擇的。我不再容易抱怨,甚至已經兩周時間沒有一點抱怨了;因為知道可以選擇,所以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選擇,主動選擇的過程中就需要思考,不斷加強的思考能力讓我避免愚蠢...

在眾多“正確的剛需”之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是耐心

耐心是一切成長的剛需。

每個人都想成功,這一點沒有什么錯。但是大部分人在描述自己的目標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遺漏一個前提條件:馬上......

雖然嘴上不說,但是看他們表現就可以知道他們有多心急。

做了兩三天沒有什么效果,就想要放棄,練習了兩三天感覺痛苦,就想要換一個方法,沒多久,就可能會換一個目標吧...

幾乎所有的半途而廢,最終都可以歸結到這一點:

短期期望過高

在看一千零一夜...明天繼續今天的主題....需要說的太多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