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沒有“守正出奇”四個字,就像儒家沒有“內圣外王”的說法。】
經常有人說孫子兵法的思想“守正出奇”,也以訛傳訛恐怕也幾百年了,第一個這么說的人不知道誰誰。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有三條:
1、《孫子兵法》全篇沒有“守正出奇”這四個字。
2、如果非要有,孫子兵法的原意是“出正守奇”。
3、“守正出奇”是病,得治。
我們先來看看“守正出奇”是什么意思,百度百科:
守正出奇的意思是說按著常規發展,卻又不固守常規,能突破思維、出奇制勝。源自《孫子兵法》:“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語義可以參考《孫子兵法》的注解。
好,那我們就來參考一下《孫子兵法》的注解。最權威的《孫子兵法》注解者是誰呢?是曹操。《孫子兵法》成書兩千五百多年了,無數人為孫子兵法做過注解。經過2500年大浪淘沙,能傳下來得到認可的有十一家:曹操、梁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氏、張預。這十一家,都在南宋以前,形成一本書,叫《十一家注孫子校理》,中華書局有出版。十一家中,曹操排第一,最權威,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的注解。
“以正合,以奇勝。”
曹操注:“正者當敵,奇兵從旁擊不備也。”正兵在正面和敵人作戰,奇兵在勝機出現時,從側翼攻其不備。
在“以正合,以奇勝”前面,還有一句話:“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能讓軍隊立于不敗之地的,就是奇正。那“奇正”是什么呢?
曹操注解說:“先出合戰為正,后出為奇。”
這是正兵、奇兵的標準定義了:先上陣作戰的是正兵,后上場出戰的是奇兵。
也就是說:已經上陣,正在打仗的,是正兵;還沒有上陣的,觀戰的,或埋伏的預備隊,是奇兵。
記住,準確定義:奇兵就是預備隊。
后面還有:“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戰斗就是奇正之變,怎么變?正兵變奇兵,奇兵變正兵,變來變去,不可勝窮。奇兵一旦打出去,就變成正兵了。正兵撤回來,又變成奇兵了。
怎么理解?用足球比賽來理解:帶球的,就是正兵,跑位的,就是奇兵。所以一支正在球隊,總是有一名正兵,十名奇兵。球傳過來,傳過去,就是正奇一直在相互轉換,無窮無盡。
現在揭曉標準答案;“以正合,以奇勝。”這里的“奇”,根本就不念qi,念ji!是個數學名詞,奇數、偶數的奇,又叫余奇,多出來的部分,捏在手里沒打出去的牌。戰場上的,是已經打出去的牌,是正兵。最后決勝,靠手里捏著的一張,或者兩張、三張還沒打出去的牌,是奇兵。
“以正合,以奇勝”,并不是一個戰略思想,是一個最基本的戰術原則,標準套路,叫“分戰法”。就是說,打仗一定要分兵!不能一股腦兒把所有的部隊都投入戰場。這個標準戰術,在《孫子兵法》成書兩千年前就有。黃帝有一部兵法,叫《握奇文》,又稱為《握機文》。在《武經七書》之《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李靖說本是《握奇文》,后來誤傳成《握機文》了,因為讀音都是ji啊。用“機”字也對,奇兵就是預備隊,就是機動部隊。黃帝兵法叫《握奇文》,就把握奇兵,把握預備隊,把握機動部隊的關鍵戰法。
如果讀到這兒你還沒想通,把《孫子兵法》拿來,再往前翻到《謀攻篇》:
凡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十倍兵力優勢可以打包圍戰,五倍兵力優勢可以打進攻戰,兩倍兵力優勢,要想辦法把敵人分割來,分而擊之。
在“五則攻之”這一句,曹操注解說:“以五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如果我們五倍兵力打進攻戰,先把五分之三的部隊做正兵派上去,留五分之二做奇兵,預備隊,機動部隊。
在“倍則分之”這一句,曹操注解說:“以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兩倍于敵人的兵力,則一半作正兵先投入戰場,留一半等著做預備隊。
可以總結了:
“以正合,以奇勝”,是標準的戰術套路,就是打仗的時候,一定要分兵,一定要留預備隊,不能都堆在一起,一股腦兒往上干。如果是百萬大軍,還是九個人一個班,或者三個人,都要分開,不要堆在一起。
比如,我們一個班九個人,要攻敵人守著的一個小山頭,九個人一起往上仰攻,肯定死路一條。要看看旁邊有沒有別的沒敵人的山頭啊,派兩個人都去,從側面射擊,剩下七個人,在分成兩支往上摸,這樣比較符合戰術原則。
“以正合,以奇勝”,在《孫子兵法》里的地位,屬于戰術原則,不是戰略思想。
所以,我說不存在“守正出奇”,如果非要說,應該說是“守奇出正”,因為守著沒動的,是奇兵。已經出去的,是正兵。
那么,我為什么說“守正出奇”是病,要治呢?因為它和孫子的戰略思想相反。
因為守正出奇,是一廂情愿,是想得美,是不遵守常識。你聽他說的:“按著常規發展,卻又不固守常規,能突破思維、出奇制勝。”
啥叫常規?啥叫不受常規?常,就是常識;規,就是規律。一部孫子兵法,就是要你遵守常識,不要挑戰規律。守正出奇,就是想戰勝常識,戰勝規律,這是病,得治!
這病根在哪里?就是在于老想贏,老想得勝。《孫子兵法》不講得勝,只講不敗。孫子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敗之法。我們不能保證自己得勝,只能保證自己不敗。沒有誰能打敗誰,沒有誰一定能贏。《孫子兵法》追求的,是不敗;《孫子兵法》的價值觀,首先是能接受失敗。
沒這樣想過《孫子兵法》嗎?去讀讀正宗的《孫子兵法》解讀。誰的解讀最正宗?曹操的解讀最正宗?曹操的解讀哪里有?《十一家注孫子校理》里有。《十一家注孫子校理》全是古文看不懂?看白話文版?白話文版哪里有?《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就是《十一家注孫子校理》的白話文版,全稱應該是《華杉同學講透曹操、梁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氏、張預等十一家注孫子兵法》,簡稱《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其實主要是曹操的思想,全部以曹操的講解為準。
華杉
2017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