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參與感》的讀書心得。
從《參與感》微博久未更新的情況來看,小米并沒有把《參與感》當作一個公關項目來運作。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想要“著書立說”以及一個創業者緬懷“初創歲月”的躍然紙上。
所以主觀上阿黎誠懇了一把,客觀上小米公關了一把。
《參與感》屬于這個時代,它和方法論無關,2-3年后它會被新的成功方法所涵蓋,甚至成為下一個5年小米平庸甚至衰落的原因,每一個先驅都會成為烈士。它只是把小米創立至今的經驗以流水賬的形式呈現到了人們眼前,在這個時代拐點,落后半拍的人都不自覺的把它奉為經典。更經典的顯然是無數友商和競爭對手都被小米帶偏,開始討論所謂“互聯網思維”。
雷軍對互聯網思維“專注、極致、口碑、快”的詮釋,只是由結果推出的成功原因,而小米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則是:找到風口上的行業、組成一流的團隊和融到花不完的錢。
我依然推薦大家獨一下這本書,因為他能給你一個還算前衛的談資。而且你深入想想就會發現:活法、玩法和打法的區別和聯系。
對了,參與感給我最大的提示是:不要隨便談論品牌,當你做好了其他,無妨再回頭看看品牌。不要隨便談論內部制度和外部營銷,你需要先反省,有沒有把自己的員工和顧客當人看。
P.S《參與感》全書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