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新媒體寫作的行列。在簡書上,就有幾百萬的寫作者。寫作,幾乎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配,擁有寫作能力的人,在這個時代也有了更多的機會。
而且,不管科技多么進步,即時通訊多么快速便捷,用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永遠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技能。
還是很多人,雖然想要開始寫作,但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寫了刪,刪了寫,在電腦前枯坐了幾個小時,也寫不出一篇文章。
其實,寫作也可以很簡單,只要你按照一定的流程,不斷地去練習。
今天與大家分享寫作的六個步驟,讓你從害怕寫作到提筆就能寫。這六個步驟來源于《完全寫作指南》,作者是美國勞拉·布朗博士,她擁有三十年的寫作輔導經驗,曾在多家寫作工坊及專家協會中擔任寫作顧問。她總結寫作的六個步驟:確定寫作目標、深度了解讀者、展開頭腦風暴總結出中心思想、組織內容、寫初稿、修改。
這六個步驟其實我們很熟悉,沒有什么新鮮的地方,但讓我驚喜的是,作者說,這六個步驟并不一定非要線性進行。
大多數寫作課上,這些步驟都是以線性的方式展示的,像這樣: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修改。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不是線性思維的寫作者。
其實,我們可以從這個步驟中的任意一步作為起點,寫出一篇成功的文章(當然,修改步驟不包含在內)。你可以從頭腦風暴開始,或從寫提綱開始,你也可以從寫初稿開始。我們不一定要以特定的順序做完這六件事,只要保證在寫作流程中,每一件事都做了一遍即可。
寫作步驟是轉盤,而不是線性的,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節奏。這更新了我寫作的方式。
比如說,我之前一直糾結寫作是否需要列提綱。列提綱的方式當然是很不錯的,可以讓我們在寫作之前,思路更加清晰,也不容易跑題。列好提綱再寫作,為修改省下不少功夫。
但我寫作時,大部分都不列提綱。有時候是因為列了提綱,受到了束縛,反而寫不下去。有時候是提筆就寫,完全忘記了列提綱這回事。
《完全寫作指南》這本400多頁厚厚的書,作者列舉了120多種文體的寫作方法,每一種文體都是用這六個步驟來分析的。這六個步驟,是寫作的思維方式,按照這六個步驟,沒有什么是不能寫的。
結合我自己的寫作經驗,我們一起來解讀下,如何按照這六個步驟來寫作。
1、明確目標
不管寫什么文章,你都需要明確寫作的目標,希望達成的目的。
比如說,我寫這篇文章,是想要介紹寫作的基本流程,讓害怕寫作的人也能夠提筆就寫。
2、站在讀者角度思考
除私人日記外,我們寫的任何作品都需要指向特點的讀者,因此我們需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他們身上有什么標簽?希望看到什么樣的內容?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那就是信息和態度。
你寫這篇文章要給讀者哪些信息?他們已經掌握了多少?如果需要對方根據你的需求做出決定、展開行動,他們又需要你提供什么信息?
選擇信息的黃金法則是: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讓你的讀者行動起來。
此外,去了解讀者潛在的態度,讀者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他們很愿意接受你的信息嗎?還是會有抵觸情緒?他們是否懷有敵意?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寫的內容是什么。
把信息和態度納入考慮范圍中,你就能夠預測對方可能提出的任何問題。
3、運用頭腦風暴鎖定要表達的內容
在你考慮好目標和讀者之后,接下來就是運用頭腦風暴確定具體的內容。
其實頭腦風暴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哪些內容該說,哪些內容不該說,表達什么內容,該如何表達,想的越多越細,對之后的寫作越有幫助。頭腦風暴的規則:
1.想出的點子越多越好。
2.不要審查,不要評論。
3.接受不同尋常的想法。
4.合并改進你的點子。
從三個方面來進行頭腦風暴。
第一,選題。我究竟要寫什么?可以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思考不同的寫作主題。
第二,收集素材。一篇文章,材料要豐富要一定程度,才對讀者有意義。在頭腦風暴的時候,可以從思考各個維度的素材。
第三,選擇文章的切入點。一篇文章可以從各個方面來寫作,好文章的作者,往往能找到一個獨特的,甚至別人完全想不到的切入點
4、組織文章
要組織一篇文章,方法有很多種。但要選取何種方式組織文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章本身的類型,以及我們想達成的目標。
文章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情發展順序,邏輯順序等等。邏輯順序又有總分總,并列法,正反對照法等等。你選擇什么樣的順序來寫這篇文章?
對于收集的素材,先寫什么內容,再寫什么內容,哪些內容需要詳細寫,哪些內容只需要一筆帶過……等等,這些都是組織文章時需要考慮的。
5、寫初稿
寫初稿的時候,你可以把收集的素材,想要表達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組織結構,快速地寫出來。
寫初稿的時候,要快速地寫,要忘記刪除鍵,一路向前,先把初稿寫好。要把“寫”和“修改”分開來,不要一邊寫一邊修改,寫完之后再來修改。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修改,不重讀。
很多人覺得寫作有壓力,是因為想要一坐下來寫,就能寫出好文章。因為有這樣的期許,反而沒有勇氣坐下來寫作,害怕自己寫出來的文字太爛,寧愿不寫。
《寫出我心》作者在書中寫道:寫作時,不要說:“我將寫一首詩。”這種心態會使你當場呆掉。盡量不對自己有所期許,坐在桌前,說:“我有寫出世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要是你每一回一坐下,都期待著要寫出偉大作品的話,寫作帶給你的,永遠只有大大的失望。此外,那份期待也會讓你遲遲無法動筆。
我剛開始寫作時,也會有這樣的期許,每次坐在書桌前寫作,都是需要勇氣。把“寫初稿”和“修改”分開來,寫作會變得輕松很多。每次寫的時候,告訴自己:“先寫完再說,反正后面還要修改。”在這種心理暗示之后,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海明威說過,“一切初稿都是狗屎。”將寫與修改分開來,每次坐在書桌前,都告訴自己“我有寫出世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然后埋頭開始寫作。
6、修改
修改是寫作的重中之重。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修改的時候,從讀者的角度出發,修改文章的邏輯和語言。
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泰即使在船上還在修改《戰爭與和平》,大師們的作品都是經過好幾遍的修改,何況是我們這些剛剛開始寫的初學者呢。
魯迅非常重視文章的修改。他在給葉紫的信中,告訴葉紫在文章寫成之后,不急于拿出去,“擱它幾天,然后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在《答北斗雜志社問》中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又非常重視向大作家的手稿學習。俄國作家契可夫曾說:“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
可以從五個方面來修改文章:主題,材料,邏輯,標題,語言。
第一,主題是否明確?一篇文章一個主題。這一點在寫作時,尤其需要注意,我們所謂的跑題,其實就是寫著寫著,寫到了其他的主題上去了。初學者,特別容易犯這個錯誤。在寫作時,不能什么都寫,要有側重點,在修改時,要大刀闊斧,把不相關的素材刪掉。
第二,所選材料是否能說明主題?如果不相關,要刪除與主題無關的內容,突出重點。
第三,文章的邏輯是否足夠清晰?調整文字順序,讓文章更有邏輯性。
第四,標題是否足夠吸引人?標題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但很多人,寫完文章草草寫了一個標題,其實是非常不可取的。標題一定要多琢磨。
第五,文辭上的修改和潤色。比如,刪除多余“的”,選擇更加貼切的詞語等。
修改完后,以讀者的角度再通讀一遍全文,檢查一下錯別字。
看完這篇文章,是否覺得寫作其實并沒有那么難呢?看完文章,快動筆寫起來吧。
- THE END -
我是弘丹。
喜歡我的文章手動點個喜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