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1,科胡特認為,人類的攻擊性是在沒有反應的環境中產生的分解產物,而不是一種天生的需要釋放的驅力。
2,觸發攻擊性的責任是父母或者替代性自體客體的局限性。
? ? ?----替代性自體客體,比如咨詢師,治療過程中,若是共情失敗,會造成負面的移情反應。
3,治療師可以把一個鎮靜的母親安撫兒童的情景看作一個共情性自體客體的原型。
? ? ?----嬰兒感到母親般的人物那更為復雜而絕對堅定的心里單元的分解,讓嬰兒產生了焦慮和憤怒,這種焦慮和憤怒又在母親般的人物身上引發了非共情性共鳴。
? ? ? ----治療師需要保護自己,避免被困難的病人觸發起自己的非共情反應。
4,如果攻擊性是無反應環境下的分解產物,那么對分解體驗或者缺乏滿足的感覺進行共情是重新獲得建設性的鎮靜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