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看過好幾次《活著》了,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卻一直認為“向死而生”這四個字形容福貴最為貼切。從富家少爺到農家老漢,福貴所經歷的苦難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我不敢想象,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換成我們任何一個人,我們是否會有活下去的勇氣。
福貴的一生似乎和死亡密不可分。因賭博失去家產而氣死老父,繼而被抓壯丁幾經生死,回家后發現母親去世,值得欣慰的是有了兒子。但兒子卻在幾年后因為戰友的妻子輸血而死掉,同時妻子又因病臥床。終于在歷經苦難之后過了幾年穩定的日子,妻子雖然臥床但病情不至于嚴重,找了一個懂得疼人又能幫家里干活的女婿??墒撬劳鲇衷谶@時降臨,女兒因難產大出血死亡,妻子也因受不了打擊而離世。剩下的祖孫三人相依為命,死亡之神卻不放過他們,相繼帶走了女婿和外孫。福貴變成了一個孤獨的老人,僅僅為活著而活著的老人,就像余華所說,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他在靜等死亡的降臨,等待著在陰間與家人的相聚。
從表面上看,這一切似乎只是命運捉弄。事實上,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福貴只是廣大貧苦百姓的縮影罷了。在那個不正常的年代,貧苦與死亡總是密不可分。就像有慶死時,醫生僅僅一句“你為什么只生一個兒子?”他想著的是縣長的女人不能死,全然忘記了一個鮮活的生命剛剛因為自己的失誤而離開人世。而富貴能做的就只有抱著兒子的尸體往家走,他甚至不敢告訴妻子兒子去世的事實。貧苦的底層人民的生命是如此的卑賤,在所謂的“高等人物”的眼中,他們甚至連螻蟻都不如。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勇敢活著的福貴值得人敬佩。福貴的一生經歷過太多太多的苦難,他能堅持活下去是因為他有一顆渴望幸福的心。當擁有了這樣一顆心,生命便如作者所說的那樣寬若大地了。讀完《活著》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應該怎樣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