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連接本性的工具。1呼吸。回到呼吸,有意識的放慢,加深,立刻會顯現出不同的內在狀態。呼吸時本能的發出MMmmmhhh的聲音,可以幫助我們釋放任何不必要的內在,恢復我本性的存在。讓呼吸成為能量循環的一種行動,而非只是吸入氧氣,它的性質自然發生改變,你就會步入掌控自己能量的力量當中。
2.觀想工具。閉上你的眼睛,想象在你的周圍環繞著一個光圈,敞開自己,去感覺這個光圈,呼吸進入這個光圈,歡迎這個光圈進入你的整個身心。引導來訪者敞開面對光的存在,可以創造你與感受的分離,也是帶領來訪者。進入他們內在父母的路徑。
3.練習處在當下。只是覺察,只是看,遠離思考。引領來訪者來到此時此地,這是更進一步扎根資源狀態的關鍵環節。
4.認同想象角色扮演完美的充滿愛的父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內在空間,我們可以稱之為“次人格”,常用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來說明。內在父母是可以提供無條件關愛的內在空間,這是我們尋求并期望從我們父母那里得到的。任何未能擁有的關注和疼愛,我們都可以在自身的內在,尋求內在無限富有。內在小孩空間經歷痛苦,感覺不舒服,在受害模式中增長內在小孩,是容納了我們所受過的所有傷害和空間,這個空間最主要的需要是接受來自內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注接納和愛護。
5.錨定資源。咨詢師的技能是要識別資源,把資源帶到來訪者的意識中,增強擴大資源幫助他們將資源轉化成更強大的資產。錨定資源的目的在于讓來訪者更清楚的識別出新的內在空間,認識體驗到痛苦只是觸及的內在空間之一。
6.放松練習。尋找本性當然更多的是一種體驗,及時帶領來訪者做一個放松練習,這可能是最適當的。
7.關于本性的探尋。最重要的問題是:你可以想象自己完全從這件事情中解脫出來嗎?那會是怎樣的感覺?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在一邊你還留下什么?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在這個問題發生之前,你是怎樣的?你當時是怎樣的感受?你可以回到當時的感覺中去嗎?
8.練習本性的確認。有意識的運用積極的暗示性的言辭,可以使我們與我們的整個身心存在發生強有力的共鳴。
9.傾聽夢的信息。夢可能為我們提供了本性的入口。夢里經常有代表資源的要素,是給我們提供指引的最好方式之一。并能反映出我們所在何處,更顯現出我們的資源所在。
10.冥想。冥想是我們敞開的面對本性,超越有限人格,進入內在空間的有意識的行為。他開始于安靜的身心,集中注意于呼吸,敞開自我,在更高的意識水平上覺知當下。影響超越于活躍的思維,他要求思維的靜止,要求有意識的進入我們內在存在的更高維度。冥想是自我探索的一種方式,是尋求更高資源的通道。冥想作為一項常規練習,最終將成為與呼吸一樣生死攸關的事情。
咨詢治療實際上是咨詢師的百姓與來訪者的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是學習如何在本性與本性之間的交流。
四.討論環節。作者的觀點:軀體的這個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或局限我們的經驗。你的身體會對你的生活經驗有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是你的身體。你不可以關閉你的思維,但是你可以試著靜止。你運用思維掌握思維,但你不是你的思維。你只能探索和體驗進入這種感受,與感受,而非思想關聯。處在此時此刻,這個寧靜的點上,你的意識覺察水平可以比平常高很多,你的整個人格會回到比你更深的存在相一致的狀態。本性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不是在過去,不是在未來,體驗就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