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原 句 譯 文:
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回歸到禮的規范上,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人都會稱許你的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 顏淵說:“敢問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孔子說:“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 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但我會照著這些話去做。”
感悟: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
這就是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是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練習可以實踐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挺難的。但是,如果真想追求仁的境界,還是這樣做,相對更容易一些。
舉個小例子吧,如果每天24小時,手機都在手邊,甚至吃飯、走路、上廁所的時候也不離不棄,你如果想改掉自己沉迷手機(沉迷游戲、沉迷刷小視頻)的“毛病”,就非常難。
但是,如果,你讓自己運動起來,做做家務,動起來,把手占用上,不給手機和雙手隨時親密接觸的機會,想改掉沉迷手機的“毛病”就容易多啦。
再舉個小例子,如果家里的成年人,每天打牌、刷手機、看電視,孩子想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是不是挺難的。如果,家里的成年人,每天都有看書學習的習慣,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就會容易很多,就會自然而然。
當然,還有更常見的例子,小偷小摸的行為,必須立刻馬上改掉,以免形成習慣。
還有更隱蔽的情況,如果不對自己提要求,任由負面情緒隨時隨地爆發,把自己變成行走的“火藥桶”,時間久了,再想改就很難了。還是從一開始就不要放任自己為好。
……
總而言之,想提高自己,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還是: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