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有的時候并不僅僅在于震人心魄的美景,也在于歷史曾經留下過的痕跡,以及當地特有的味道。
比如說三寸金蓮,還有狗嘴里吐出的鮑魚味。
三寸金蓮
三寸金蓮,應該不是那么陌生,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曾經伴隨中國歷史的發展,走過千余年,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留下過濃墨的痕跡,可以說這是中國文化中隱秘而又最黑暗的死角。
三寸金蓮屬于古代人的審美習俗,源于“女子以腳小為美”的觀念,女子到了一定年齡,用布帶把雙足緊緊纏裹,最終構成尖彎瘦小、狀如菱角的錐形。跟唐朝“以胖為美”的觀念有所類似,但在我們如今的人看來,三寸金蓮更像一種畸形的審美觀念,我們如今之人更傾向這是一種裹足陋習,是對女性自由的一種迫害。
至于裹足的陋習開始于哪個年代,其實目前已無證可考。據坊間的傳聞,是始于隋朝,興于宋朝,消亡于民國初年。
三寸金蓮存在的千余年中,早已根深蒂固根植于男女老少的基因里。不僅制定出了小腳美的七個標準:瘦、小、 尖、 彎、 香、 軟、 正,還總結出了小腳的“七美”:形、質、資、神、肥、軟、秀。那些癡迷小腳的人,甚至根據裹腳的大小來細分貴賤美丑:以三寸之內者為金蓮,以四寸之內者為銀蓮,以大于四寸者為鐵蓮。
在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漫畫,應該很能說明古人對三寸金蓮的癡迷。
整個社會的病態審美觀,是基于對女性身體殘害的基礎之上。俗語說:“小腳一雙,眼淚一缸”,是對古代女性裹足痛苦的真實寫照。少女在四、五歲時,便要用布將腳包住,使腳掌不能長大。隨著年紀增長,包腳的布裹得愈來愈緊,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腳掌變成三角形,纏足的婦女亦同時失去走路的能力。
如此病態的習俗,千余年歷程中,就沒有一個統治者敢于解除對女性的殘害?
其實有,滿清在入主中原后,一開始是極力反對這一風俗的,而且還一再下令禁止女子裹足。只是風氣已盛行,不是律令所能制止的。后來,不僅沒有減弱裹足之風,反而擴大了這一習氣。后來發展到的地步是,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與丑的重要標準,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
好在,辛亥革命后,新文化、新思想的浪潮席卷全國各地,國人的思想逐步開放,裹足的陋習也漸漸消亡。
歷史的痕跡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依然還能踏足最后的傷痕,親眼見證中國輝煌的歷史與厚重的文明邊上,一串不合時宜的腳印——三寸金蓮。最后的三寸金蓮,就在福州連江北茭村。或許,你沒趕上時間節點,去的時候都有可能已經沒法見證。
一、連江北茭村
1.路線亮點
(1)北茭村老街
歷史漸去漸遠的石板路,錯落有致的石頭房,述說著一代代的故事。北茭村的民居,在有限的土地上,層層疊疊的房子順山而建,面朝大海、密密麻麻,村里街巷狹窄、彎彎曲曲,很是壯觀。
(2)最后的三寸金蓮
福建乃至中國最后一個小腳女人聚集的村落,據說這里還有為數不多“三寸金蓮”的老奶奶,老奶奶基本都已經8、90歲,如今建在的只有10幾人。
(3)北茭鼻
福建的天涯海角,處于航道要沖,地勢險要,歷來為屯兵之要地(駐扎有軍隊)。三面環海,跟漳州的鎮海角有幾分神似,可以觀賞到無敵海景。古時北茭灘險水急,漁船要過北茭鼻時,漁民們都會擔心害怕,稱之為“過茭”,過了茭,才表示平安了。
(4)千年蛇娃戀(也說蛇鼠相吻)
北茭村獨特的海蝕地貌,形成的奇石景觀:穿越千年,不分種族的愛戀。
(5)媽祖文化公園
媽祖——漁民的守護神,媽祖廣場也是北茭村的制高點,眺望壯闊海景,這里是最佳位置。
(6)各類生猛海鮮
福州最鮮美的海鮮貨源地之一。
2.最佳季節
一年四季
3. 路線推薦
老街-北茭鼻(千年蛇娃戀)-媽祖文化公園-茭南村(周邊游玩)-下塘村(周邊游玩)
4.美食推薦
魚丸、海鮮鍋邊、滔滔糕、米餃、草凍、炒魚面、魚餃、各類海鮮。
5.交通
自駕:導航目的地-北茭村
福州連江下高速-苔菉鎮(黃岐半島)-北茭方向
大巴:
福州華威汽車客運站、西站、汽車北站、汽車南站-連江-轉乘苔菉鎮大巴-下車后可步行500米到后港-后港坐公交-北茭村(也可以直接在苔菉鎮摩的直接到北茭陸島碼頭)
6.住宿
苔菉鎮上,北茭村的衛生所樓上也有提供住宿
狗嘴里吐出的鮑魚味
要說到海味珍品,海參鮑魚當是首推的,即使你美吃過,肯定也聽過這兩哥們的出雙入對,知道它們的名貴。
今天我們主要談及的是鮑魚,鮑魚是名貴的海洋食用貝類,被譽為“餐桌黃金,海珍之冠”,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據說鮑魚比較嬌氣,比較難養殖,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俗話說得好,一口鮑魚一口金。
話說,去年朋友圈曾經廣泛流傳一張“1945年上海的貧困家庭,只能靠吃陽澄湖大閘蟹過日子”的圖片,當時羨慕死一眾人。雖然后來證實傳聞是假的。但海島上,窮人吃海參鮑魚,卻是真有其事。
CCTV10曾做過一檔美食節目《味·道》,“尋找記憶中的年味”,其中有一期,在山東長島縣的北隍城島拍攝“海島窮人飯”, 鮑魚、海參確實就是過去窮人家吃的菜,而那里的富人才能有豬肉吃(以前海島交通不便,外來的豬肉得花很大代價)。
說到這個,確實很感慨,記得小時候我們農村人窮,也經常吃不起肉,但是卻偶爾能吃上一次野豬、野兔、山雞,甚至穿山甲(原諒我們當時得無知,吃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如今,有錢都不一定能吃到這些。今天吃的不是添加了這個東西,就是泡了那個東西。整個社會對于吃的東西,我們的味蕾似乎正在與其本味漸行漸遠。
以此看來,如果要想更健康,似乎我們得過過“窮人”的生活才行。比如,深入海島尋覓鮑魚味。這樣的地方并不止于上文提到的山東長島縣的北隍城島,還有福州連江的東洛島,這里狗嘴里都是鮑魚味,還有一抹海灘風情。
二、連江東洛島
1.路線亮點
(1)鮑魚風情
東洛島是名貴四大海味之首的鮑魚養殖地,這里養殖鮑魚之多,空氣中都滿是鮑魚味,島上的狗"嘴里都是鮑魚味兒";養殖鮑魚的漁排,在海天一色的襯托下,是一幕別致的風景。
(2)日出星海
火紅的太陽在水天一色的天邊跳躍,灑下萬丈光芒;看太陽擺脫大海的禁錮,獲得自由的朝霞紅滿海。
(3)見證歷史的石房子、石頭路
透露著滄桑歲月的數百年石房子、石頭路,是東洛島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感受歲月變遷的歷史不可錯過。
(4)鵝卵石沙灘,浪花拍礁巖
后山有個鵝卵石沙灘,沙灘連著一座小山,到了沙灘總會收獲無窮盡的樂趣;礁巖是東洛島的一大亮點,在島上行走,每每都可以看到海浪打在礁巖的浪花一朵朵,十分美麗。
2.最佳季節
①端午前后:有精彩的海上劃龍舟活動,海鮮品種最為豐富的時期。
②夏季(7、8月):海島天氣涼爽,適合避暑。日出日落風景優美。海鮮質優且肥。
3.美食推薦
鮑魚湯、蔥油花蛤、鰻魚干、地瓜丸魚湯
4.交通
自駕:驅車至連江縣苔菉鎮后港渡口,坐快艇前往東洛島。
自由行:
船班時間 ???7:00 東洛——苔菉;13:00 苔菉——東洛
航行時間20分鐘,也可以包漁船,坐船只能到島上碼頭,離沙灘還需步行30分鐘。
5.住宿
建議自帶帳篷露營,住宿的可以到村委會
既然到了福州連江,路遇最后的三寸金蓮,尋覓了“窮人”的健康生活,那海上牧場的千年古漁村——奇達村,你應該也不容錯過。
三、奇達村
1.路線亮點
(1)海上牧場
千年歷史的奇達古漁村,沙澳灣內是成片成片養殖鮑魚的漁排,堪稱海上牧場。漁排密集但卻竟然有序,如珍珠般灑在碧藍大海上,構成了奇達村一道靚麗壯觀的風景,奇達村也似漁排拉來的小村落。
(2)山海景
奇達村的海很純凈,從沒過脖子的海水,都能看到自己的腳丫,腳下游來游去的魚兒更是清晰可見。不亞于霞浦的灘涂,在陽光照射下色彩多斑斕。海灘上五顏六色的鵝卵石,更是千年古村與大海的點綴。村后白云山半坡的觀海亭(山上有寺廟),是奇達村的最佳觀景處。
(3)原味的島嶼
奇達村現在漸漸被現代化了,如果要體驗最美最原味的海景,那么西洛島、東洛島和址洛島這幾個小島嶼不可錯過。址洛島在東西洛島中間,成片的綠草,風吹草地現雞羊,雖然破敗但是當地特色的石屋,會給你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注:上島要租漁船,費用300-400(供參考),游玩4小時左右;每年正月初七到十六,奇達村有“游海神”民俗活動
2.最佳季節
一年四季
3.美食推薦
最好吃的魚丸在連江,連江最好吃的魚丸在奇達;海鮮炒面;生猛海鮮
4.交通
自駕:沈海高速——連江高速路口下——往黃岐方向——奇達村
自由行:福州汽車南站、福州汽車北站、華威客運站——連江縣閩運汽車站(首末班:7:30-17:00 奇達 首末班:7:00-16:30,大概1-1.5小時一班)——奇達車站下——步行進村或者到白云山觀海亭
注:連江動車站可乘7路公交車到連江縣閩運汽車站
5.住宿
奇達村有幾家旅館,標間¥100左右(供參考)
?記得第一次看到霞浦的光影下夢幻的灘涂,震撼了,也迷醉了。當時一直心向往之,一定要去一趟。于是有一年的清明時節,奔赴前往了。帶著很高的期待前往,只是天公不給力,遇上陰雨天氣,沒有等來最好的光照,失興而歸。后來,一直對斑斕的灘涂一直心有掛念。在某年的國慶,在祖國內陸的最南端的馬草港,邂逅了一次迷醉的灘涂,當時以為馬草港的灘涂都如此讓人次冪,何況霞浦?
很多時候,限制我們想象的并不一定是貧窮,還有經歷。到后來才知道,除了有令人如疵如醉的灘涂之外,還可以附帶無與倫比的“趕海”奇觀的地方。她就是,連江的曉澳。
四、曉澳
1.路線亮點
(1)色彩斑斕的灘涂世界
被霞浦灘涂驚艷到的你,卻被現如今霞浦的人滿為患懊惱不已。而還深藏著的曉澳灘涂,會給你看到灘涂的斑斕世界。閩江和敖江入海口形成了成片的優質沙質灘涂,日出日落的光打在灘涂上,繽紛多彩的顏色讓人如此如醉。灘涂上連江最大的縊蟶和紫菜養殖區,也給多彩的攝影增添更多亮色。
(2)壯觀的“趕海”景觀
趕海是曉澳一帶漁民古老而傳統的一種生產勞作方式,至今延續有近千年的歷史。每天當海水退潮,露出大片灘涂時,有數不勝數的海洋生物來不及隨海水退走留在了灘涂上。而“趕海”,則是盡快走到潮水退去的灘涂上去收獲海鮮。灘涂漁忙的景象由此就會出現,而漁民們收獲返家的情景,更是“趕海”點睛的一道風景線。主要海產:泥螺、青蛾、螃蟹等海產品。
2.最佳季節
5月,趕海的最佳時間以當天潮汐時間為準。
3. 路線推薦
趕海一號(景點),曉澳百勝村
4.交通
自由行:福州(動車)-連江(7路公交車)-連江閩運車站(福州汽車南站、北站有車也可直到)-曉澳-趕海一號(百勝村)
自駕:導航目的地即可
5.住宿
當地民宿,或者曉澳鎮/連江縣城
趕海小貼士:
1. 海邊太陽比較大,注意防曬防暑
2. 景區有提供儲物柜免費存放換洗物品(小朋友換洗衣服至少要2套)
3. 趕海之前要準備好趕海的裝備:小桶、手套、襪子(游客可以自帶或者現場購買,每件5元)
4. 趕海結束的游客可以到沖洗區沖洗或者到淋浴房換洗衣服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