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經·正義精講467
卷十一·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1/7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內,為之奈何?
岐伯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
視人之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本段內容與診尺無關,疑是他篇錯簡——譯者注)。
原文譯文對照:
~~~~~~~~~~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內,為之奈何?
黃帝向岐伯問道:我想不通過望色和把脈、只根據尺部(小臂內面,即手掌面至肘窩面之間的小臂部分)的肌膚狀態(tài),來確診疾病,也就是根據表里相合的原理,通過觀察尺部肌膚的外表狀態(tài),便能確診體內疾病。該怎樣操作?
岐伯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
岐伯答道:審慎觀察尺部皮膚的狀態(tài):松弛還是緊繃、瘦薄還是厚實、潤滑還是干澀、皮下肌肉堅實還是柔脆,通過以上這些,根據局部全息于其所屬整體的 “天人合一”原理,就能夠確診體內的病狀。
視人之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本段內容與診尺無關,疑是他篇錯簡——譯者注)。
如果看到患者下眼瞼凹陷處微微浮腫,就像剛睡醒的樣子,且其頸部足陽明脈所過之處有明顯搏動現象,時時作咳,按壓其手足部位,所按之處會肌膚深陷、不能立即復起,這就是風水膚脹病的證候(本段內容與尺膚診無關,疑是當初竹木簡年代時,編纂此卷的工匠,不慎將別篇竹木簡片誤串于此——譯者注)。
~~~~~~~~~~
老黃歷擇吉,2025.5.11
上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466
下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468
推薦2:2023~2025年老黃歷通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