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未盡,我已習慣地坐在書桌前。“書香園丁”評選通知讓我明白,參選教師必需是閱讀的踐行者,自己不僅堅持讀書,而且影響帶動了他人閱讀、分享,我慶幸我是那個忠實的閱讀者。
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從3月份浸潤書香,到現在已經系統讀書19本,精讀11本。空空的大腦,似乎多出些智慧來。說話處事溫和圓潤了許多,曾經難以逾越的心坎兒忽然釋若無物,整個人空靈澄澈,豐盈而神采。我的同事、交好的朋友、親人、朝昔相伴的愛人都以不同方式述說對我的看法:你變了,整個人精神,越來越有氣質!眾口一詞的贊譽,讓我在感激中重新打量、審視自己了。
一年來,我在穿衣打扮上,的確有了自己的風格,《人性的弱點》告訴過我“改變思想,需從改變衣著入手”,莎士比亞也說過“衣裝是人的門面”。我意識到后,開始注重形象與色彩的搭配。買衣服不再強調牌子、舒適度,而是側重氣質與風采。
說話時,不再口無遮攔,而是內省,反思,盡量做到不傷害別人。張德芬在《終將遇見愛與孤獨》中告訴我做人不要太強勢,“人,可以做狠事,但不能說狠話”,回想自己的過往,無數次的用語言傷害他人,逼迫自己退到一個角落里,何苦呢?
與人相處,不再只想著自己,而是盡力想到他人,和這個世界和平相處。我意識到,“讓自己長大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承受孤獨、痛苦、無助的感受”,漸漸地,我在朋友等人的托舉下有了思想高度,做人大氣起來。最近一次讀書進校園活動中,贊助方的禮品很多,我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而是將禮品全部發放,自己只留下快樂。
再者,我身體力行做公益,進校園或參與社會活動,踐行全民閱讀理念,傳遞正能量,促進自身成長。
如是改變,讓我在人生路上繪出靚麗的一筆。我校教師王翠娟發起的讀書打卡悅讀群,人員最初二十幾人,我有幸成為最早的成員之一。翠娟群里打卡第一天,就是有著213天讀書經歷的領跑者,我緊隨其后,是壓力更是動力。當我讀書晚了,瑣事羈絆住手腳,或者昏昏欲睡的時候,我有過懈怠,可一想到她的堅持,就又增加了動力。于是振奮精神,重回書桌,繼續閱讀。
同事趙謙的年齡比我小,但確乎是不折不扣的閱讀達人了,她的讀書計劃酷到苛刻,每周一本書,還在qq 上有詳細的閱讀記錄。真是疑惑了,孩子才一周多點,什么時間讀書呢?她說,每天凌晨四點閱讀,六點結束,可以收獲兩小時的寧靜與高效,太值得了。讀書,讓她神采飛揚,魅力四射。她的話,讓我看到了希望,于是,也把閱讀時間牢牢固定,按點起床,堅持閱讀,在她的推薦下,我讀《生命的不可思議》《終將遇見愛與孤獨》,讓靈性成長深入內心,讓自己的思維擴展到無限大。
靳艷靜是群里最活躍的朋友,不僅曬她書頁上的勾勾畫畫,也分享誦讀。我沿著她的足跡讀郭文斌老師詮釋的中國傳統文化《醒來》一書,明白了文化的核心價值,也感受到傳統文化在我潛意識中的安詳回歸。價值觀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民國才女林徽因、陸小曼就是例證。
線下分享我每次都參加,我置身眾人合力的能量場中,感受師友們散發的大智與大愛。“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起始的分享先從自身閱讀談起,大家感受到的是生活的美好。共讀《非暴力溝通》時,我們都從教學與生活中尋找切入點,各抒己見,在踐行“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時,尚翠芳校長最有切身體會,程瑞霞老師最擅長提煉觀點與看法,我則深受啟發,靜心讀完后受益匪淺。最近一次的分享從下午自習課一直到掌燈時分,大家還意猶未盡不愿離去。
此時閱讀打卡已不再是單純的對抗惰性,300多個日夜的心靈低語,已經為大家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書香彌漫的經典書目,已經點亮了我們的人生。我們自發閱讀,期待匯聚期待暢談。我與秦俊芬老師已經從書本走出,學著將心靈低語變成文字,將芳華歲月擘畫宏圖了。
秦老師從最初的播種者社區開始文字創作,她從校園文學走向網絡,走向政協,走向趙縣文史的編纂;三年前觀瞻的范莊龍牌會開啟了我的寫文生涯,奮起直追的路上,我遭遇瓶頸無法拔高,于是精心書的世界。閱讀,拓寬了我的眼界,改變了我固有的思想。
本學期,我志愿來到蘇村校區,體會與孩子們在一起的別樣人生。
環境變了,心態也跟著年輕。緊張有序的教學工作,沒有動搖我寫作的信心。在學校一門心思工作,發現,感悟;回到家,專心致志閱讀,反省,寫作。懈怠永遠是夢想家的借口,進取才是我追求的目標。我在這里任教四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熟悉學情后,我找到了學生進步的根源——讀書。
先來糾正學生唱書的毛病,我引導學生感知內容,親自示范誦讀語調,如是反復,抑揚頓挫有了狀貌。
教師會上,我發現閱覽室環境不錯,若能讓學生定期借閱,未來校園必定綻放三千桃李。當我駐足書架瀏覽后,發現一些書工具性太強,還有一大部分書缺少時代氣息,又不具備圖文并茂的特點,怎么辦?我想到了自己的課堂,自己的力量。有部分家長也曾咨詢過我,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我給她們推薦過書目,現在不正是時機嗎?于是我把每個星期的周四、五上午最后一節課,作為雷打不動的閱讀課,動員學生帶自己喜歡的書讀。
開始,基礎差的孩子帶不上來,同桌低語的也不少。我不動聲色,表揚個別同學閱讀名著《童年》《三國演義》,鼓勵動筆勾畫的孩子做摘抄,甚至還把自己精讀《文化苦旅》《借我一生》的讀書筆記拿到課堂上來展示、傳看,我看到了孩子們張大的嘴巴,羨慕的神情,也看到了他們閱讀課上的變化。一個月后,兩個班所有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課外讀物,男孩喜歡戰士、恐龍、漫畫;女孩愛幻想,《窗邊的小兜豆豆》是她們的首選。也有一些孩子獨辟蹊徑,讀《老人與海》《魯賓遜漂流記》《水滸傳》,當他們告訴我讀到第幾章時,我反而被驚到了。
研制原子核的實驗是艱苦的,一旦爆發出能量,它的威力與巨大作用足以抵消你所有的付出。我的吃驚不亞于原子彈的成功爆破。
現在,閱讀課成為所有孩子共同的期盼,每當周四來臨,我會拋給她們一個笑臉:“下節什么課?”“閱——讀——課”她們揚起笑臉,拉長語調,把一片輕松和歡笑灑在教室上空,灑向校園角角落落,于是沸騰的校園飛出來一群長著隱形翅膀的小天使們。
閱讀課到了,你需悄悄走進去,千萬別驚擾了她們的夢。孩子們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捧著書,正在聚精會神地讀著,有一次,六年級的老師路過教室,歪著頭向里面瞅了好久,她起初以為教室空著,孩子們上體育課了。后來發現有人在,卻不知道什么課,為什么這樣寂靜。我告訴她:孩子們都去故事中玩樂了,顧不上講話。
我們的閱讀也延伸到了家長群里,這一金點子來源于趙謙的提醒,我如法炮制,告訴孩子們每天晚上讀書十分鐘,以語音形式發送。開始心里沒底,以為家長們忙,不見得能支持孩子走下去。可是兩個多月過去了,我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家長是智慧的,也知道教師的能量是巨大的,孩子們開始也許有怕的成分,督促家長發讀書視頻,發語音。我趁熱打鐵,推掉應酬,推掉瑣事,在群里細聽,鼓勵,點評。有時,還把他們讀的書目,讀書時間發到群里;偶爾自己也讀上一段,鼓鼓士氣。這樣堅持,自己的確累了點,但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
孩子們的努力終于有了展示機會。我一直參與的公益誦讀“南虹書友會”聽說孩子們已經走在閱讀的大路上,欣然來到孩子們身邊,主動把高質量的誦讀與分享獻給大家,支持這一讀書壯舉。
12月14日(周四,我們的讀書時間),“南虹書友會”成員踏著輕松的步履來到蘇村學校,和四年級全體同學面對面誦讀經典,分享讀書方法與心得。古詩詞鏗鏘的節奏,明快的語言,熾熱的情感讓孩子們心潮澎湃,他們紛紛走上臺,不帶羞澀,不帶怯懦,大大方方拿出自己的作文書、繪本、漫畫、名著,用稚嫩的聲音表達內心喜悅,表達讀書的快樂!孩子們的積極表現,激起何勇、田玉芳兩位老師的熱情,他們即興誦讀課文《觀潮》,再次把學生帶進洶涌澎湃的浙江潮,教室內也涌起潮水,那是渴望閱讀的激情在奔流,在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