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我的父母感到很失望,我對我自己更失望。
(一)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家庭就始終充滿著矛盾和永遠無休止的爭吵。我討厭這樣的家庭氛圍,讓我覺得窒息,喘不過氣來,有好多時候,很想就這樣離開家,離開這個充滿爭吵的家。
從小,父母就過著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生活。每次吵架都是因為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每次意見不統一最后都會吵架。吵到最后連為什么吵都記不清楚了。爸爸和媽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對待事情也很少會保持同樣的看法。小的時候,每次他們發生爭執,我都會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哭,不敢出去也不敢說話。因為怕說錯話會讓他們吵的更兇。
媽媽每次都會問我:“我跟你爸吵架,你有什么好哭的啊?”
其實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就是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很失望。
(二)
我的母親是一個勤快好強的人,也比較在意別人的眼光,這樣的人往往活得比較累。她希望我們在別人眼中永遠都是最好的,所以從小她對我們和父親的要求就特別高(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我想說我們真的已經努力想要做到她想要我們變成的樣子了,可是感覺不管怎么努力都打不到她的要求。
我的母親總是拿我們與別人家的丈夫,別人家的女兒作比較。總是覺得別人的世界樣樣都好。上學的時候比成績,比在家中做家務活的表現。對父親,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總希望父親可以更勤快些、更上進些。可人無完人,這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人生。
她是一個愛逞強的人。對于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會依賴其他人。比如說:下了雪的冬天,他寧愿自己一個人騎著電動車在寒冷的風雪交加的夜晚來回穿梭,也不要父親開車送她。無論我怎么勸解,她全不聽。我不知道她是生父親的氣還是怎樣,我完全不能理解。
有時候我在想為什么我勸她說的話她永遠不聽,難道她不知道我好愛她,好擔心她。每次媽媽在夜晚離開家的時候我就忍不住的擔心,怕她出事。我知道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和妹妹,但我希望她學會愛她自己,不要總是讓我們那么擔心。
(三)
我的父親與母親的性格完全相反。他是一個知足常樂、得過且過,比較懶散,也不會輕易表達的人。我一直認為我的父親是一個好父親,但絕不是一個好丈夫。
在我和妹妹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幾乎從來不曾用嚴厲的手段對待我們。每次媽媽 沖我們發脾氣的時候,父親總是會站在我們這邊幫我們說話。也會支持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媽媽的嚴厲相比,我更喜歡父親的教育方式。所以在我看來,父親是一個好父親。
可他卻并不是一個好丈夫。在與母親的相處中,父親從來不曾主動做出妥協和讓步(這兩年來慢慢的有所改變)。因為性格關系的差異,我的母親受了不少的委屈,但父親幾乎從來不曾寬慰。父親是個大男子主義很強的人,認為妻子除了工作以外,在家就應該做家務,帶孩子,相夫教子。所以媽媽應該有很多的委屈無處訴說。委屈積攢的多了,就變成了爭吵。
(四)
不知道是不是家庭環境的影響,我并不是一個自信的人。相反,有點自卑,甚至有點社交恐懼癥。在外面人多的場所,不愿意說話,也不愿意出現在熱鬧的場合(家庭聚會 除外)。我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敢談戀愛,不敢談論婚姻。就怕向我的爸爸媽媽一樣要面對整天無盡的爭吵。
其實我知道我的父母他們都很愛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愛與溫暖。只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有很多時候在想:為什么我的家是這樣的,為什么不能像 別人的家庭一樣充滿溫暖與歡樂?我想,以后我的家庭一定不要有矛盾,有爭吵,我一定不讓我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我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每次想到這,我慢慢的對自己的父母感到失望。
我對自己感到更失望,為什么每次父母吵架的時候都不能緩和他們的情緒,為什么不能在中間相互調節他們的矛盾?在工作中,也沒有能夠做到獨當一面,每天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時間久了,我對自己更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