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買來很久,開始翻了十幾頁便放在床頭吃灰。書太厚,也不便帶去其他地方讀,就一拖再拖。
又購進了幾本新書,想著再不看完就不太好意思了。昨天,拿起就看了三分之一。
最初看的時候,只記得烏爾比諾醫生和妻子,醫生的摯友杰勒米雅·德薩因特·阿莫烏爾自殺身亡。還在第一頁貼了便簽紙,寫上主人公的名字---烏爾比諾醫生。前五十幾頁都在描寫醫生,本以為這本書的男一號就應該是他了,卻沒料到看完這五十幾頁,馬爾克斯居然就給醫生安排了自然死亡,這樣才引出真正的男一號,或者可以說是另外一位主人公,愛戀醫生妻子長達半個世紀的弗洛倫蒂洛?阿里薩。
午睡起來,又看到放在床頭讀了三分之一的書。腦袋里猛然間想起了費爾明娜和阿里薩的愛情,冒出這樣一句話來:
不是世間所有的相遇都能成眷屬。
故事的前三分之一,阿里薩和費爾明娜歷經千辛萬苦,為了最初的愛戀,寫了無數封的信,費爾明娜最終嫁作他人。好像沒有其他的原因,只在那一刻,她明白他們之間只是一場幻覺。他們的前半生里,烏爾比諾醫生都還沒出場,她就已經拒絕了他的求婚。仿佛那些為了愛情歷經的磨難和煎熬就這樣隨風而去。而后她幾十年的生活里,他再沒出現。直至她的丈夫死亡。
當然,我還沒看完整個故事,或許后文會對女主作出的這舉動進行解釋。也許,人世間的相遇,不一定都能長相廝守的。正是因為錯過才讓遺憾成為了美好。
我們在這個大千世界,遇見的人何其多。但最終能陪伴我們走到盡頭的,恐怕寥寥無幾。故事最終的結尾,我提前偷看了最后一頁,費爾明娜和阿里薩最終走在一起,等待了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他追求了一生的愛情終于得到了圓滿的結果。
而現實中的我們,或許都是各安天涯。
但也許正是因為彼此之間的錯過,才讓生活更加值得懷念。不完美的人生可能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突然在微博上收到一條贊,有人贊了我很久之前寫下的一段話,是結婚前夕寫下的一段文字。
人生就是這樣,錯過也是一種美好。感謝有人曾經來過我的感情里,我也到過別人的世界里。那些記得的記不得的,都隨風而去了。感謝那個誰還記得我,原來你也曾熾熱地愛過我。
感慨,原來遇見和錯過竟是在路過之后的一種美好。有些人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者這樣的美好。并打包隨身攜帶,在流年中無法忘懷,一直追著這樣的美好過完余生。
這讓我想起金岳霖對林徽因的愛情,如同故事里的阿里薩一樣執著。那句悼念徽因的話“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曾感動了我們多久。雖然林徽因和梁思成結為連理,但金岳霖卻始終愛戀著她,終生未娶,一直保持著柏拉圖式的戀愛。就連梁思成自己都說,最了解徽因之人便是金岳霖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里的弗洛倫蒂洛?阿里薩,為了這段愛情,守衛自己的童貞,讓自己的精神經受各種折磨,跨越半個世紀的時光,直至最終得到它。
現代人難以想象這樣的愛情,更不會如他一樣堅守。讀前三分之一,被他們之間隱忍而克制的情愫壓得有些喘不過氣。兩人只是透過書信傳遞少年時期心中那熾熱的火焰,費爾明娜·達薩好不容易沖破父親設下的牢籠,卻在那一刻親手澆熄了這把火。這也讓弗洛倫蒂洛?阿里薩經受了五十多年的愛情折磨,如同一場病,一直未治愈。
或許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
這樣的執著與時代,與民族,與人種,與年齡都無關系,只是單純地愛戀,對愛情的渴望和忠貞。也許故事里,他們未能成眷屬,堅守的那一方卻完成了永恒的誓言,如同書中所言:“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
如果人人都能這樣,那便不再有那么多的背叛和逃離。相遇即使無法成為眷屬,也能做個知己,保存心底那份純真。在時光的洪流中,學會勇敢地去愛,勇敢地放手,勇敢地駐守。
也許你還想看:《當我跑步時我在談什么》村上春樹:堅持這件小事
? ? ? ? ? ? ? ? ? ? ? ? ? 《孤獨小說家》:成名與否和寫作無關
歡迎來到我的精神世界,愿我的文章能帶給你些許思考~
您可以關注我或將我的文章轉發,文章將會持續更新!期待與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