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20多歲發狂的時候,容易對30歲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比如愛人在側、車房在握、月薪N萬、貓狗雙全等等。
但真的到了30歲卻發現,并非是20來歲想象的那樣,甚至差得很遠,所以難免彷徨失措。
但一旦脫離了他人評判標準和社會時鐘,30歲就會變得輕盈很多。
相對于愛做大夢的20歲。30歲的這一年,我突然開始留意到生活中一些簡單瑣碎的事物,慢慢能感受到它們帶來的簡單快樂,看一部電影、翻幾頁書,把貓貓抱在懷里,一個人在放假的夜晚小酌幾杯……
這些具體的幸福越來越明晰,讓人舒服、踏實。
相對于把人看得很單純的20歲。30歲也領悟到了人復雜的本質,離開那個非黑即白,除了好人,就是壞人的世界。
開始看到好人的黑暗面,也開始欣賞一些可愛的壞人。也許當我們能正視復雜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到真實的世界。
相對于有些“飄”的20歲,30歲顯然更能應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自己走的路,是踏踏實實走過的,而非是憑空想象的。自己做的事,能聽到的是外界真實的反饋,而非是自己自言自語的回響。自己擅長的,不擅長的,都有了真實的面貌和形狀。
所以,現在的自我,并非立于空中樓閣。經歷過實實在在的事,人也會越來越厚實。
以前會覺得,30多歲自己應該是很了解自己了。但實際上,特別是在與他人的交流互動中,還是能發現“全新的我”、“陌生的我”。
這對于我來說,也是件有趣的事。也讓我看到熟悉朋友、家人身上,“全新的她”、“不同的她”。
人到30,想去看看世界的感覺越發強烈。所以今年去了不少以前想去又沒能去的地方,回想起和朋友吹著風,在洱海邊騎行,現在都還能感受到大理春天的氣味,有海草和風的味道。
早晚班的地鐵,一天又一天循環往復的日子難免會讓人對遠方心馳神往。最近幾年,忙于還房貸的自己,以及開始結婚生娃的朋友,都讓我覺得遠方對于大多數人都是奢侈的,都是得不到永遠騷動著的。
所以如果當下有機會,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奔赴遠方,去看更大的世界。
當然,30歲也有很多失去的東西。
最難過的莫過于是表達欲的消退,偶爾也會有想要探討的話題,但很多時候也稍縱即逝。所以現在回頭看以前寫的東西,或許也會覺得矯情,但一想到可能再也寫不出這樣的文字,更多是悵然。
30歲談起愛來也越來越克制,年輕時候在意的怦然心動,可能到了這個年紀就會覺得轉瞬即逝,不過如此,適合漸漸變得比喜歡更重要,但不喜歡又會懶得開始。
30歲以后,試錯成本也變得越來越貴,雖然我們自己能從心理層面卸下某些社會枷鎖。但在客觀真實的世界里,無論工作機會還是其他,對30+的女性始終是不友好的。
從理性角度來看,20來歲的試錯機會,真的真的很珍貴。但相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30歲,單身汪的30歲倒也不用那么瞻前顧后。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30歲是一個蠻不錯的新起點。就像翻越了一座高山,站在山頂望著前方群山連綿,少了在山腳的不安和疑慮,有了更廣闊的視野。雖然前路仍然艱險,但會更有底氣些,因為曾經至少也翻過了那座山。作為體驗派來說,跌跌撞撞過完青春,已經賺到啦。
往昔可憶,來者可追,希望30歲以后的日子更勇敢、從容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