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幾歲的人,內心逐漸成熟是一種什么體驗

文/愈姑娘

我今年24歲,即將大學畢業,開啟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在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很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成長。

如果你問我24歲內心逐漸成熟是一種什么體驗,那我想告訴你這3點。


1

承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并且不斷修正。

以前的自己是一個追求完美,無比挑剔的人。不管是對身邊的人,還是對自己都著極高的要求。總是想把自己的弱點隱藏起來,企圖把最完美的一面呈現給別人。

現在想起來,這是多么可笑的完美主義。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缺憾正是生活的另一種美。

我開始正視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并且不斷修正。

我脾氣不好,一點就燃,于是我嘗試憤怒的時候在心里倒數30秒再說話,做出錯誤決定的幾率也就少一點。

我英語不好,不僅僅是基礎不好,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自己的懈怠,我嘗試每天背五個單詞,量很少,卻容易堅持。

我沒有耐心,很多時候欲速不達,每當想放棄的時候,都不斷的進行心理暗示,多一點練習和耐心,很多事情也會朝著希望的方向發展。

當我開始不斷自我反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不斷改進,這就是內心逐漸成熟的體現吧。當你開始正視自己的弱點與不足,你會少了許多怨天尤人的情緒,不會將不如意歸咎于別人和命運。

2

學會獨立,不害怕孤獨。

現在的我可以一個人吃飯睡覺,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看電影,你一定不敢想象,以前的我是一個處處需要陪伴的人吧。

在那些青澀美好的年華里,總是對別人期待太高,依賴太多。

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哪有永遠不離不棄的人,父母都無法陪伴你一輩子,更何況是他人呢。

時光終究逼著我們學會獨立。我很慶幸,在大學時學會精神獨立,一個人兼職旅行,讀書寫字,后來,一個人找實習單位,一個人上班下班。

我很慶幸再過一個月就畢業的我,已經完全實現經濟獨立,有了一點點的存款可以投資自己。

我始終認為,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首先要做到精神獨立,然后才是經濟獨立。當做到這兩點時,發現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

很多人都說,我一個人度日過日,不覺得孤獨嗎?我孤單,但是我不孤獨。這兩者唯一的區別就在于孤單是形式上的一個人,尼采說過孤獨是悲劇性的,是一種尋求他人理解而不得的心境。

我不尋求他人的理解,我只求與自己和解。

如今的我一個人很好,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灑脫,吃自己想吃的食物,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想一個內心成熟的人,不會介意孤獨,至少比隨波逐流舒服。

想起《關于莉莉周的一切》的一段話:

以前想要的,現在全都不想要了。要是三年前你問我想成為怎么樣的人,我一定不假思索地說,我想成為與所有人都能打成一片的人。

要是你今天在問我同一個問題,我肯定說,我還是維持現在清高冷傲的現狀就好了。這樣沒有人來打擾我,省掉了許多麻煩。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得耐得住寂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3

更加珍惜感恩,做最真實的自己。

這點也是近兩年才逐漸表現出來,之前的自己也是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怕自己的一舉一動讓別人非議,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后來才發現,不管你做得再好,都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與其活在別人的世界里,為何不多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呢?

人生無非是笑笑別人,再被別人笑笑而已。當想通這一點,回歸真實的自己,會減少許多的束縛。

我在簡書和自媒體上寫作,也收到一些負面的不太善意的評論,可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寫作的目的就是讓別人聽到我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把跟我有同樣想法的人聯結起來,或者給一些人一點點的啟發和思考。

如果我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更多的考慮如何寫才不被非議,如何寫才能討好讀者,那我一定寫不出好的文字來。

這是我第一次在簡書這種大平臺上寫作,我不懂寫作技巧,思維也不夠縝密,但是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當然也收到了很多溫暖的評論,有時候評論太多,無法一一回復,但是我都會看。

現在每一天在公眾后臺也有不少人給我留言,有評論我的文章的,有傾訴自己苦惱的,有跟我分享故事的。

不管說什么,我都很開心這些人看到我的文章,關注我,愿意花時間停下來跟我聊聊。

有些人說我的文章很溫暖很治愈,可是很多時候,反而被讀者給暖到,你不知道有多少次看到留言嘴角上揚,有些留言能讓心情不美麗的自己瞬間開心起來。

對于一些傾述煩惱的人,我總是會打一大段文字回復,雖然都是一些大道理,也許有用也許沒用,但是真心希望一切安好。

還有個姑娘每天都跟我說晚安和早安,她說這是一種溫暖的延續,就跟我每天發圖文一樣。

我很感恩寫過一些字,認識了一些人。

24歲的我,得到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我很慶幸我沒有辜負自己。

我不懂怎么走套路,但是我懂得多一點真誠總是對的。就像有人跟我說的“你不用討好任何人,你做自己就好了”。

人生是自己的,寫什么文字,做什么事情,成為什么樣的人,與別人有什么關系呢。

哪怕顛沛流離,哪怕頭破血流,無愧于心,足矣。

劉若英有一首歌叫《給十五歲的自己》,我每每聽到都熱淚盈眶,“我們想去的地方,一定有人也很想去,我們都不要放棄,都別說灰心,永遠聽從刻在心中那些聲音”。


現在24歲的自己,感覺是這20多年來最好的狀態。

不斷提升自己,看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人,擁有一些自由和灑脫。做真實的自己,不忘初心。

也曾迷茫彷徨,也曾失落失望失去所有方向,也還有很多的不足,有很多需要學習,我很感謝自己的努力和堅強逐漸成為想成為的人。或許我們都是蝸牛,背著重重的殼裹著輕輕的仰望,一步一步往上爬。

20幾歲,人生的四分之一,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不會永遠年輕,但是可以永遠熱淚盈眶。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著它”。這或許就是20幾歲的人內心逐漸成熟最好的詮釋吧。

END.

文/愈姑娘

一個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偽文藝青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