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未踏出學校,但幾年兼職也接觸了許多學生,一直和他們一起拼搏著,迷茫著。
教小學,教初中,教高中,甚至教大學;教語文,教英語,教政史地,甚至教數學。只要能夠做到的,便都去嘗試了一番。初始,把自己定位于是一個教知識的老師,在兩個小時內,我盡最大的努力達到傳授知識的最大化,時不時還會給學生洗洗腦,告訴他們要努力學習,努力學習,努力學習!
中考成績揭曉,幾位學生將分數發了過來,看著這一個一個的數字,回想起幾個月來上課的點點滴滴……
我帶給他們的大概只有這些冷冰冰的分數,而他們這段時間教給我卻值得我受用一生。
我是他們的老師,他們亦是我的老師。
1.努力不是優生的專屬
? 我差,我更要勵志
“一加一等于多少”此類題講多了火氣便大,尤其是給同一個學生連講,上一秒剛給他講了,這一秒正在講時已經預測到下一秒又得講。究其原因只能有一個:不努力!一加一都嚼爛了還不知道,只能貼個標簽——差生。所以“差生不努力,努力就不會是差生”便成立了。
中考在即,輔導班的學生也多了起來。5月初小小被安排給了我,企圖通過一周兩次課四個小時,兩個月16個小時的課能夠在英語上有一個大突破。
小小很聰明,但三年來連26個英文字母也沒認全寫會。可想而知,即使再給她兩個月時間,高中也同樣會對她說say goodbye,對于此類孩子,我不只一次的問過自己這樣補課有什么意義?浪費了錢浪費了時間投入了精力,而結果卻從不會改變。“差生”已成定局,在“努力”的深淵里多撲騰幾下與安逸享受等待判決結果一樣,為何而不選擇后者?
雖心里如此想,嘴上卻很虛偽的勸著學生努力學習。
直至去了小小的小窩,走進小小的內心……
“努力到無能為力
拼搏到感動自己
最后一次,不然就去賣菜吧
然后承認你無能,蠢到無藥可救”
小小曾自述她初中三年吊兒郎當,學習只是副業。所以看到她在床頭上貼著這樣的一張紙條著實驚訝。當即便說:“太不像你做派了,看來得重新認識你一下。”同時把手機一掏,相機一打,拍下了這張照片,調侃她:“要給你留個證據。”
小小一臉害羞加尷尬,手足無措。低著頭開始訴說起埋藏在她內心里的話:“老師,我知道我這些天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高中了,別人都說我聰明不努力,我承認,以至于現在老師們講什么我都聽不懂。我知道我現在努力有點兒晚了,但仍想拼一把,不論結果怎么樣。”
明知無結果,卻依舊努力。這是小小中考前兩個月的狀態,兩個月的努力,她依舊沒有步入高中,卻無悔的拼過一把,證明自己可以變得優秀。
我們生來可能并不那么優秀,起初也沒有努力過,但這不妨礙我們此刻開始努力,和以后變得優秀。
努力也無關乎結果,盡管大步向前。
2.人生不只有一種選擇
? 樂觀面對,重在拼搏
高考改變命運,而中考何曾又不是這樣?
瀟瀟不聰明卻足夠努力,因幾分之差無緣普高,只能選擇職高或普高就讀。
初三的一年里,瀟瀟時常會在朋友圈發一些雞湯。
與她聊天,感覺得出她很希望能夠考上高中,不僅寄予著她父親的期望,更是她所希望的。成績出來,許久不知道該怎樣安慰她。
而她卻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她說:“考不上高中就考不上了,世界末日也沒有到來,我也有其他更多的選擇。上高中未必就是更好的選擇。”
初中孩子可以想通的道理,成人未必想得通。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未獲得想要的結果,便感覺世界無愛,開始失望、憂傷、迷茫、墮落,許久不能走出來。
人生有很多路要選擇,選中一條,走下去,便會碰見這條路上的人和風景;而選擇另一條,則是完全不同的風景與人。而兩條路,都各有韻味,不能用好壞來區別。
學生,我人生的導師。
他們教給我的遠不止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