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書:基督山伯爵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情節曲折動人,當時覺得十分好看。
后來看金庸的連城訣時,看到了它的影子,再后來,看肖申克的救贖,又看到了它的影子。
年前就找來重讀了一遍,經典不愧為經典,受人陷害——投入大牢——獄中奇遇——出獄復仇,這個經典的套路,被大仲馬弄出來以后,就一直被借鑒,其中不乏經典。
但味道,似乎還是這個原版的最醇正。
第二本書: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
初看的時候,也就大致了解了下人類從低到高的五個需求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除了增長見識,感覺用處不大。
在社會上闖蕩一番后,發覺這五個層次需求也可用來幫助社交,你得準確判斷對方處于什么層次需求上,并能提供相應的東西,則交往也好,做事也罷,多半就能無往而不利了。
若對方有尊重甚至自我實現的需求,你卻只提供他生理需求,那么這份交情就很難維系下去,若是婚姻,多半就維持不了了。
第三本書:明朝那些事
對明朝這個漢人最后一個大一統王朝,有了客觀、正確的認識,算是樹立了一個比較中正的明代史觀,既不是明黑,也不是明粉。
個人大膽預測,今年新出版的書籍中,《2001太空漫游》將成為熱門書籍。
理由一,時間不夠充分,只看了當當網的數據,收藏1114,對比新書熱賣榜第一位的《小孩》(收藏5981),似乎差距不小。
不過當我們看評論數據的時候,就能看出該書的巨大潛力了。
《漫游》的評論數有4725條,而《小孩》僅602條,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而且中評僅3條,差評無,從數據來看,此書當能封神。
理由二,可與同名電影一起觀看對比,增加了趣味。
電影上映于1968年,距今51年,書也差不多同時成型,有歷史感,但又絲毫感覺不到落后。
理由三,今年因為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科幻題材大爆,該書當能搭上這波順風車。
理由四,有《流浪地球》、《三體》作者劉慈欣的背書。
劉慈欣謙遜地稱,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對《漫游》的拙劣模仿。
僅憑這句話,就讓該書有了巨大的光環。
綜上,《2001太空漫游》將成為今年的熱門書籍。
喜歡汪曾祺的文字,尤其是他寫吃的,讓人垂涎欲滴,簡直就是文字大廚。
比如《安樂居》中這一段:
……這些酒客們吃兔頭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兒,后掰哪兒,最后磕開腦繃骨,把兔腦掏出來吃掉。沒有抓起來亂啃的,吃得非常干凈,連一絲肉都不剩。安樂居每年賣出的兔頭真不老少。這個小飯館大可另掛一塊招牌:“兔頭酒家”。
看著看著,仿佛就聞到了成都麻辣兔頭的辣味和花椒味,口舌間忍不住就有了口水。
比如《講用》里的這一段:
劇團外出,他不吃團里的食堂。每次都是烙了幾十張烙餅,用包袱皮一包,帶著。
另外帶了好些鹵蝦醬、韭菜花、臭豆腐、青椒糊、豆兒醬、芥菜疙瘩、小醬羅卜,瓶瓶罐罐,丁零當啷。
乖乖,吃個烙餅都有這么多講究,簡直比海鮮大餐還要讓人更有胃口。
主題:正史晦澀難懂讀不下去?五本書讓你透徹了解漢人的最后一個王朝——大明
第一本書:《明朝的皇帝》 作者:高陽? 豆瓣評分8.1
中國的正史,向來以朝堂為主,可以這么說,讀正史,就是讀皇帝以及大臣、后妃等相關事宜,所以正史難讀難看就在于此。
不過這是繞不過去的,否則如何了解歷史。
不過這本書你不用擔心它苦澀乏味,雖然脫胎于正史,但作者精心將其講成了故事,趣味性不在《明朝那些事》之下。
不信?咱們一起看看。
開篇就別出心裁,沒有講朱元璋,而是說的千古之謎——建文帝的下落。
從朱允炆被立儲,到登基、削藩,最后兵敗消失,其間有正史,也有民間傳說,同時對傳說的來歷一一道清,至于真相,則留給咱們看書的人自行判斷。
如何?這第一章就能吸引你的關注吧?
接下去,還有‘荒唐’皇帝正德帝,煉丹修仙的嘉靖帝,抗倭援朝的萬歷帝……
若想知道明代這些傳言中不怎么靠譜的皇帝到底是回什么事兒,真相是否有這么不堪,那就看一看這本書吧。
第二本書:《大明朝:從洪武到崇禎的權力變局》作者:宗承灝? 豆瓣評分:7.1
如果說第一本書像餐前前點,讓你對明史有了初步了解,那這第二本書就是牛排正餐,開始真正涉及到了一些史實背后的真相。
怎么樣,有沒有信心吃下這道大餐?好,讓我們一起來。
明朝的皇權專制高度集中,是兩千年帝王政治的集大成者。
這句話,不論你聽沒聽過,都沒關系。
讀完這本書,你就知道,這句話其實并不完全正確。
明朝真正完全控制朝政的皇帝,只有洪武、永樂兩代。
其后的文官斗權、閹黨禍國,都是皇權未能高度集中的后果。
為什么會出現與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的設想大相徑庭的現象呢?
答案或許就在書中。
第三本書:《大明夢華》? 作者:蕭盛? 豆瓣評分:7.5
好了,看夠了朝堂的血雨腥風,探討過其深層原因,讓我們來點輕松的。
簡言之,這是一本內容輕松的明朝科普讀物。
明朝的正宗普通話——又叫官話——是什么,如何推廣的?
大明的時尚界是如何無奇不有的?
明朝的文學成就——通俗小說如何崛起,寫這些書的人甘苦冷暖如何,與如今的小說家、網絡寫手相比又如何?
好了,且看《大明夢華》
第四本書:《知行合一的王陽明》? 作者:度陰山? 豆瓣評分:7.6
了解歷史,除了像看故事一樣地看一些史實,還需了解幾個最能代表一個朝代的超卓人物。
而王陽明,無疑就是大明朝的課代表。
他是有明一代,因軍功而封武爵的三個文臣之一;
他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兩個半完人之一;(孔子一個,曾國藩半個)
他是公認的儒家四大圣人之一(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
他是張居正、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等人的榜樣;
他甚至影響到了國外,日本明治維新的功臣,皆以其學說為先導。
讓我們跟隨這本書,一起了解這個傳奇人物吧。
第五本書:《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 作者:杜車別? 豆瓣評分:6.9
明末人物之中,繞不開的,除了天啟、崇禎二帝,就是袁崇煥了。
由于金庸的《碧血劍》和文末的《袁崇煥評傳》廣泛流傳,關于袁崇煥,大多數人的印象是這樣的。
他是比肩岳飛的忠臣良將,努爾哈赤死于他手,崇禎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將他千刀萬剮。
他一死,大明再沒了能同后金相抗的將領,遼東局勢不可收拾,崇禎自毀長城……
而被袁崇煥殺死的毛文龍,甚至連名氣都沒有多大,在金庸的文中是亂臣賊子,死不足惜。
然而,歷史真是這樣的么?
本書作者學數學出身,觀點雖然“離經叛道”,但考證卻詳實有據、邏輯嚴密。
讀完這本書,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明末,不一樣的袁崇煥,和不一樣的毛文龍。
6.23.復盤
今天是訓練營第14天。
回顧課程,主要有以下收獲。
倍速閱讀法訓練閱讀速度,讓人能在茫茫書海中找到精品書籍。
蘋果閱讀法是漁網,能進一步從一本書中找到菁華,就像是從蚌殼里找到珍珠。
費曼閱讀法和卡片閱讀法是刻刀,珍珠只有經過精雕細琢,方能光彩奪目,價值連城。
精品篇章和書中菁華也是如此,只有不斷品味、打磨,并且轉化成自己的東西,讀書才能有成。
希望自己堅持不懈地繼續努力,熟練掌握這些讀書方法,做到讀書有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馀歡,今宵別夢寒。
? ? ? ? ? ? ——送別
這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曲,為振興律宗的近代大師弘一法師剃度前所作,當時他的俗家姓名叫做李叔同。
嚴格說來,這不是一首古典意義上的詩詞,但不論是讀是唱,都能從中體會到中國的古典之美。
通篇詞作,說的是送別友人,即將分別的離愁。
在現代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出現以前,親友間一旦分別,很可能一輩子再見不到,所以離愁別緒之苦,僅次于死亡。
如今交通便捷,想見某人,坐上飛機高快,花不了幾個小時。
通訊發達,打開手機,微信電話,隨時聯系。
但《送別》的離愁,還是能深入人心,為什么?
個人以為,重點是在第三句的“知交半零落”上,你的手機通訊錄和微信朋友圈有幾百人甚至幾千人,能陪你喝酒,聽你講故事的,又有幾人?
或許十個都不到吧,人的一生,真正的知心好友,其實掰著指頭都能數的過來,你要是有幾十個能交心的好友,我只能說,你的心真大。
或者說,你的心底故事,并不是真正的秘密。
真正的知交,就這么幾個,你在他面前,可以完全不顧形象,放浪形骸,肆意痛哭,身心徹底放松。
可是,你一旦視其為知交,你好意思動不動就去找他么?
你會替他考慮,為他著想,他要養家糊口,也有一堆煩心事,上次兩人相聚,才過去幾天?幾個星期?
算了,就不打擾他了,下回,下回再好好聚一聚。
就這樣,但凡是知己,雙方都這么體貼,好不容易的一次相聚,就成了今后漫長日子里的一點回憶,即便同在一地,也是咫尺天涯。
這,就是知交半零落吧。
大概是五六年前,我左手大拇指發疼,一直不好,到醫院檢查,血尿酸偏高,確診為痛風。
隨后,在B超的檢查中,又發現雙腎也因為血尿酸沉積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很多結石,連手術都很為難。
不止如此,右腎還發現了一個增生組織,醫學名為結節,說白了,就是腫瘤,只是不知是良性還是惡性。
開了堆藥,經查,對肝、腎,還有消化道,都有很大的副作用。
最后,下定決心,沒有吃藥,而是采取食療、水療,加輕度鍛煉的方法。
食療就是不吃海鮮,基本不吃肉,偶而吃點白水煮肉解饞。
水療有點復雜,白開水加特定品種的茶,還有檸檬水,換著喝。
輕度鍛煉就是以快走慢跑為主,總之不能出大汗,以毛毛汗為佳。
其間每個月到醫院復檢一次,血尿酸一直沒有下降,有時候還會竄得很高。
然而我一直沒有灰心,因為雙腎的結石,每次都在縮小,雖然幅度不大,但經過對比,看得出的的確確在縮小。
為了不被血尿酸的指標嚇到,動搖決心,我后來干脆停了復檢。
就這樣一直堅持,發病后的兩年,單位組織體檢,輪到我做B超,醫生開始一直沉默,最后讓我起來的時候,卻說我雙腎平滑,沒有異常。
我以為聽錯了,又問了一遍,還是同樣的回答。
不放心,把自己的病歷告訴醫生,醫生有些詫異,又看了一遍儀器,很肯定地告訴我,沒有結石,沒有腫瘤,什么都沒有。
過了幾天,拿體檢報告的時候,血尿酸的指標也出來了,四百以下,在正常值范圍內。
困擾我兩年之久的痛風、腎結石,還有讓人心驚肉跳的腫瘤,不翼而飛,我又恢復了健康。
而且從那以后,痛風再沒犯過,也就是說,據說和糖尿病一樣,是治不好的痛風,在我身上不藥而愈了。
想來想去,這,或許就是我這一生中,印象最為深刻的壯舉了罷。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韓寒的電影《后會無期》中的臺詞,也是當代很多人的困境。
雖然已經有了些年頭,但仍然被不少人拿來調侃自己,調侃他人。
確實,聽過的、知道的道理,不代表你就懂了,就算懂了,不代表你就能踐行。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缺乏的,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什么是知行合一?舉個簡單的例子。
上中學學的數學、物理還記得么,書中有不少的公理、定理,第一眼看到它們的時候,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有多難。
有些簡單直白得一看就懂,稍微難些的,聽過老師講解,也就能了然。
然而,你真的懂了嗎?
要是真懂的話,為什么丟道題給你,你卻做不出來呢?
天賦異稟之人咱們不討論,大多數人我想都是這樣的。
先從例題開始,自己看懂,或者聽老師講懂,隨之試著解一些簡單的題目,然后逐步深入,由易到難。
做題的過程,就是我們深入了解、掌握公理定理的過程。
如果說看懂公理定理是知,那么學會用公理定理去做題就是行,要想考出一個好成績,就得知行合一。
有點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知行合一這四個字,組成的是一個成語,那么,這個成語的來歷如何呢?
它是明代大儒王陽明,在貴陽書院講學時,首次提出來的。
想要知道王陽明是誰,有多牛叉,他的生平如何,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創立了什么了不得的學說,那就需要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了。
此書在豆瓣上有四千多人評價,評分7.6,算是一本中規中矩的書。
作者度陰山,寫過不少歷史人物傳記,比如劉伯溫、曾國藩、張居正等等,算是個中老手了,不過他這名字有點奇怪,我懷疑是筆名。
此書是人物傳記,王陽明的生平盡在其中。
此書也是歷史讀本,明代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的大事件被一網打盡。
此書還是哲學入門讀物,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書中作了簡略闡述。
好,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本書到底寫了些什么。
全書盡管分了六章,不過在我看來,可歸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從第一章到第四章,約占全書篇幅的三分之二,講的是王陽明生平,這是可以當人物傳記和歷史讀本來看的部分。
開篇第一章,從王陽明青少年時期寫到他被流放到貴州,從而在龍場悟道,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學說。
二三四章則是他悟道以后,如何用知行合一建功立業的事跡。
其中很多人會感興趣的,應當是王陽明如何平定寧王。
畢竟在香港喜劇大師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一片中,逼迫華太師同他一起造反,脅迫唐伯虎做他參謀的那個人,就是寧王。
真實的歷史事件與虛構的電影相比,其實一點也不遜色。
至于南贛剿匪,以及廣西戡亂,精彩處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自可在書中一觀究竟。
第五章是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一下王陽明的心學理論,第六章是第三部分,教大家如何實踐知行合一。
老實說,個人以為這兩章有些尷尬,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
作者僅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談陽明心學,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顯然都不夠。
你若對陽明心學有所涉獵,肯定不會滿意。
然而若遇上不喜歡哲學的人,最后這兩章顯然是看不進去的,有狗尾續貂之嫌。
因此,我建議,你要是不喜歡這類形而上的東西,那么最后兩章大可放過,看看前面的人物生平就足夠了。
其實單憑最后兩章的內容,完全可以重新開一本書,好好探討一番陽明心學。
本書就只保留前四章,這樣一來,人物傳記和心學理論各自單獨成書,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大家愛看哪本看哪本,比這種大雜燴要好得多。
好了,本書就介紹到這里。
你要是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生平感興趣,這本書還是可以一讀的。
要是想了解陽明心學,那么就去找更專業一點的書。
要是古文功底夠的話,直接讀王陽明的著作,比如《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傳習錄》,收獲肯定比他人轉述一道的那些書要大。
day20? 利用認知心理學原理創作,打通五感
§什么是精讀文章,即精讀書后寫出的原創美文。
一、深耕精讀文章,應該怎么定位
解析1、大爆款《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步驟:核心主筆定好選題;
? ? ? ? ? 編輯部幾個人分頭翻書,查閱資料;
? ? ? ? ? 把素材進行有效組合。
拆解:選題? 傳統文化是主流文化——蘇東坡是古代文人最高形象——選題能擊中大部分讀者心智
? ? ? ? ? 查閱資料? 團隊可以做,一個人單打獨斗,用前面課程中所學的四個閱讀法也能實現。
? ? ? ? 組合素材? 通過創作回路和納博科夫卡片法來實現
解析2、一個語文老師的單打獨斗
一篇文章寫一個主題詩人,很有自己的風格
王維:《沒想到你是這樣一個王維》
王勃:《您過獎了,我只是個天才而已》
李清照:《上輩子識暖男,下輩子斗渣男》
啟示:各種閱讀法+卡片+心力=不難
“先勝,后戰”,先做好規劃,過程即結果
解析3、只寫一類讀書產品? 深度書評
要有用戶思維,“與你有關,對你有用”
每周一篇6000字左右的深度書評,適當結合一些當下熱點,一開始采用古典風格,后面慢慢樹立自己的風格。
啟示:對認真學習的學員來說,沒有想象中困難。
解析4、只寫一類讀書產品,書單
啟示:大批量閱讀;
? ? ? ? ? 對書有基本鑒賞能力;
? ? ? ? ? 像出版社老板一樣選書,預測爆款書籍;
? ? ? ? ? 運用之前學過的技能進行疊加組合。
§寫精讀文章的三種定位
1、按照某種特定的文化需求定位;
2、按照某個主題持續地寫;
3、按照某個讀書產品類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持續地寫。
§寫精讀文章的關鍵心法
1、去清單?
寫作時列清單或寫一堆排比句,從智、趣、美的角度看,是一種平庸的手法
2、重密度
密度越大越有價值,文章需要密度
如何提升密度?
卡片閱讀法,高質量輸入才有高質量輸出;
看密度大的好書。
§精讀文章市場延展
1、精讀文章mini版
把自己的卡片放到微博或者朋友圈里
2、卡片法精髓
把一篇文章濃縮在一張卡片里,而不是把一張卡片擴展為一篇文章。
day22: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這堂課當真耗費時間,二十多分鐘,因為要記筆記,我花了快一個半小時。
聽完課后,又簡短地寫了幾句心得。
還得從頭順暢地聽一遍才行。
課程復盤就用筆記照片代替了。
成長計劃如下:
其實第一步IP使命就卡住了,自己的優勢是歷史典故。
還有寫作方面,雖然沒有寫出什么東西來,但是輔導學生感覺效果不錯,幾個朋友的小孩,作文經過我的點撥,成績都有提高。
古文功底也有些,或許可以做一款為學生領讀古文的產品?
新的中小學語文大綱下來了,古文篇幅大幅增長,應該有市場。
只是以上三點似乎還沒到能給人開課的程度,看來先得提升自己,也就是第二步升級了。
至于第三步悟道,說實話,沒太聽懂,爭取今天之內再聽一遍,對比先導課再好好體會。
第四步造物,我的體會就是學——教——用的循環。
day25
真實案例:20名職業撰稿人如何組隊上線一門書單課
§書單課=聽書稿+主題書單
心法:“極致的簡潔源于隱藏的精密”
1、調研用戶或平臺需求,根據需求出主題書單
2、運用各種閱讀方法,閱讀書單里的書
3、把書變成聽書稿
4、錄音,剪輯成完整音頻
5、上架,按照之前的分銷文案模板,售賣書單課
§生產產品注意事項
第一使命:服務客戶
“用戶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人”
§產品一:讀書會“讀、寫、說”主題書單課
1、研討平臺需求:作為唯一的項目合伙人參與,認可合作方選題
2、課程策劃/商務對接:完善選題,進行多方面評估;制定合同,確定對接人和時間節點等
3、出主題書單:每個品類15本書,一共45本
4、簽合同,任務派發:與平臺方簽合同,招募伙伴一起做事
§學會鏈接,不要單打獨斗
1、和老師鏈接——交文字版私人作業
2、和課程鏈接——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
3、和自己鏈接——通過學習取得進步,堅持打卡
4、和班委鏈接——加班委微信,和班委互動
5、和同儕鏈接——關注優秀同儕,主動組CP,一起學習,開發產品
6、和外部鏈接——學到的內容能影響到自己身邊的人
§產品二:為女性用戶,特別是媽媽群打造的書單課
主題:柔與韌(至美莫過于柔,至強莫過于韌)
版塊一理財困局:主要是點破認識貧困
書籍:女性貧困、老后破產、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談錢不傷感情、會賺錢的媽媽
版塊二認識突破:升級理財觀念
書籍:學會花錢、滾雪球、窮查理寶典、小狗錢錢、好好賺錢
版塊三技能提升:提升實操技能
書籍:你的第一本保險指南、指數基金投資指南、富爸爸房地產投資指南、神奇手帳:讓金錢看得見
版塊四柔韌前行:女性自傳
書籍:成為(米歇爾.奧巴馬)、向前一步(謝麗爾.桑德伯格)、沙漠之花(華麗絲.迪里)、成為母親(蕾切爾.卡斯克)
心得體會:書單課要分工合作,發揮長處,各盡其能,各盡其職。
能選主題的就選主題,能定書單的就定書單,能寫稿的就寫稿,能談判的就談判,能錄音的就錄音。
在各盡其職的前提下,也要逐步補足自己的短板,爭取組建團隊,上線自己的產品。
住的地方旁邊有個老年活動中心,有老年人去打門球、跳舞、唱歌,還有唱戲的。
有唱戲的,說明有文化需求,打算去找該中心的負責人談談。
看看這些老年人除了這些,還有沒有其他文化需求,比如國學,特別是古文方面。
如果有的話,可以考慮成立一個古文讀書會,從《古文觀止》開始,帶著老年人一起讀這些歷朝歷代的名篇。
朋友有個qq群,是他學會計的時候建的,多是這個行業的新手。
會計行業涉及財務、稅務,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不少人其實是趕不上這個更新速度的,大都很焦慮。
恰巧我認識這個行業的行家,可以合作,一開始在群里讓行家給大伙兒講一些最新的財稅知識,然后慢慢過渡,建立一個以財稅書籍和經濟書籍為主的讀書會。
slogan可以是,讀專業書籍,做財務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