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見馬上就能見的人?
昨晚,我發了條朋友圈:我們多久沒見了?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用微信去聊天的人,微信好友也只有百八十個。
昨天的朋友圈,只想收到評論:一天,十天,一個月,或者一年。亦或是說,很久。我也接受。
遺憾的是,點贊很多,評論寥寥無幾。
你們,多久沒見了呢?
和你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還有禮貌性說過下次約飯的人。
一
麥子是我朋友,君子之交的那種。她和我一樣,對親情沒有歸屬感。
冷戰后的一個月里,麥子沒有打過電話回家。
父親說她是畜牲,是別人的奴才,是怕輸鬼……氣急敗壞的那一刻才知道,親人之間也可以惡語相向。
朋友圈里幸福的家庭太多了,母親節曬花,父親節曬合影。麥子認為朋友圈里的“幸福感”太假,明明都是成年人,怎么可以做到親密。
冷戰之前大吵了一架,原因很簡單又直接:父母極力說服剛畢業的麥子考公務員。
一個月后,她的電話響了,母親的號碼,傳來的卻是父親的聲音。
輕聲細語的父親讓她無所適從,她聽著電話那頭說:你要考慮你的工作,你的另一半,你的房子,你的車,你的孩子……
麥子說:你們別只考慮我,我還小……
父親說:人活一輩子的意義不就是為了下一代嗎?
原來,父親把“一切為了下一代”付諸行動,把這種思想也強加給麥子。
麥子望著月亮,望著月亮周圍的光暈。月亮日復一日,人也只是日復一日嗎?
空間距離也拉開了心理距離,那一刻,麥子很想遠遠的看一下父親,作為旁觀者的那種看一眼。
二
宋慧喬與宋仲基的愛情上了熱搜,坐在旁邊的兩個同事一直在聊愛情,從婚姻談到初戀。
她倆滔滔不絕,說初戀有多好,現在情感太復雜,也就沒有了戀愛的想法……
檸檬說,她和初戀一年前見過一面,同學聚會。那天他倆都喝了酒,干了杯,擁了抱,默契的都沒有提及過去,就這樣,三年沒放下的她那一刻徹底放下了。
原本的不甘,不情愿,遺憾還有些許恨意,都化成了祝福他找到一個比自己更好的女子。
檸檬說,他真的很好。
是呀,初戀很好,不管是好的壞的,叛逆的還是不被祝福的,都是心動。
成年人的愛情,開始聊你的學歷,你的家庭,你的房子,你的車,你的收入,你的支出……哪里在乎心動呢,合適就行。
同事檸檬學傳媒的,大學期間遇到太多追求者,看到太多身邊的女孩子因為錢、合適、空窗期、寂寞而和別人在一起,她依舊一個人,堅持必須要“心動”。
成年人說“心動”就像顯得幼稚,但有的人真的在堅持選擇心動。
記得前幾年偶爾看過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嘉賓第一步就是選擇心動男(女)生。或許,有心動,才真的是愛情的第一步。
你有多久,沒有和曾經或者現在心動的人見面了?
三
閨密留言說,很久很久很久沒見了。
我想,是呀,上次見面是端午節。
雖然兩個人的工作的寫字樓只隔一條街,但總歸還是沒有聚一下。
畢業后,就仿佛開始了各自的世界,朋友總歸是要保持距離才能相處的愉快。
曾經的磕磕碰碰,以為七年友誼比不過認識五個月的男生,也會經過時間而慢慢釋懷。
我總認為,安全感是由兩部分構成的,百分之七十是自己給的,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由你最親密的人(親人、愛人、最好的朋友)決定。
后來,我發現安全感全部來自于自己,人必然有社會屬性,但終歸是獨立的個體。
慢慢地,你會喜歡上有什么說什么的生活,你會喜歡不小心翼翼,你會喜歡不用取悅每一個人。
成長,不就是從“眾”走到“人”的過程嗎!
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也曾有過不愉快嗎?你們多久沒見了?
偶爾會翻翻朋友圈,點贊的泛泛之交有,我一點蛛絲馬跡一眼就看破的也有……每個人發朋友圈都不單是為了點贊吧。
我們,多久沒見了?
你們,多久沒見了?
青回音:一個依舊信仰文字的少女。
如果可以,在你朋友圈發一句“我們多久沒見了?”。看看你和他們,多久沒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