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母親有3個兒子,便于理解,我們稱呼他們為老大、老二、老三。
有一天,母親叫她的兒子老大帶著空瓶和十盧比的錢到附近的雜貨店去買油。
男孩打了瓶油,但在回家的途中跌倒打翻了油瓶,有一半的油流掉了,只剩下半瓶的油。發現少了半瓶油,他回家哭著告訴母親:“哦!我打翻了半瓶油。我打翻了半瓶油。”他非常不快樂。
母親又叫老二帶了另一個瓶子和十盧比去買油,他也打了瓶油,回家途中跌倒,瓶子也翻了。這次也是流掉半瓶的油。他撿起瓶子回家,高興地告訴母親:“你看,我救了半瓶油!當油瓶掉了,油開始流出來時,有可能全部流光。但是我救了半瓶油!”兩兄弟在同樣情況下回家,交給母親的,都是只剩下半瓶油。一個為失去的半瓶而哭泣;另一個為剩下的一半而高興。
于是,母親又叫老三帶另一個瓶子和十盧比去買油,他同樣在回家途中跌倒了,油瓶掉到地上。一半的油也流掉了。他撿起瓶子,跟老二一樣,回家后很高興地對母親說:“媽,我救了半瓶油。”但這個孩子是內觀的孩子,不僅樂觀,而且很實際。他心里很清楚:“嗯,我雖然挽回半瓶油,可是另一半已經流失了。”所以,他又告訴母親:“我要到市場去打一天工,賺回五盧比的錢,填滿這個瓶子,傍晚以前我一定可以完成的。”
這就是內觀。不是悲觀主義者,而是樂觀、實際、實踐主義的人。
內觀目的:愿受苦的人,都能從苦惱、桎梏、束縛中解脫,凈化內心、祛除不凈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