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方糖姐妹聚會,輝輝提議我們接下來內觀自己,內觀為主題發現自己。嗯,我想這是讓我們找自己嗎?我初初理解內觀,就是深層次的挖自己,了解自己的實相,剛好朋友圈瑜伽單老師分享《內觀》一書,這真是好機會,于是我在當當把書買了回來,想探清什么是內觀,為什么要內觀,怎么內觀,內觀有什么優缺點……
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凈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借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后,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這種經由直接的經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就是凈化的過程。———百度
內觀優點“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不能單純只在知識、概念和理論的層面,亦不是只在情感或信仰的層次,僅僅盲目地接受所聽聞或閱讀過的。這樣的知識是不夠充足的,我們應該從實際層面去了解真相。我們必須直接體驗這身心現象的實相。
體驗自身的實相、自我觀察的技巧就是內觀。
內觀步驟:首先,不造作任何騷擾他人安寧的言行舉止。其次,要將心專注于一點即氣息上,借此培養心的控制力,馴服狂野的內心。最后,開展洞察力,照見自身的本質,借由此洞察力來凈化內心的不凈。
我理解的內觀從兩個方面揭示,一是外在的,二是內在的。通過外面的事和人反觀自己,擁有財富、權勢和地位必然就快樂嗎?快樂是短暫的狀態,當遇到超乎掌控的環境和不能隨心所欲時,自己患重癥、親人離世、事業失敗、婚姻破裂等等,這些不如意產生的痛,我們能以平衡和平等心應對嗎?那些痛和不快樂是不是一直向外求,總是責備和試著改變外在的。痛苦的根源還是內在自己,我執,一根筋。遵守自然法則。種什么因,得什么果。栽什么樣的種子,得什么樣的果實。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問題的根源,無知、貪愛和嗔恨是生命中所有痛苦的三大根源。
故事:買油
有一個母親叫她的兒子帶著空瓶和錢去附近雜貨店買油。返回途中跌倒打翻油瓶,流掉一半,只剩一半油。發現少了半瓶油,他回家哭著告訴母親:“我打翻了半瓶油……”他非常不快樂。
母親又叫另一個兒子去買油,回家途中跌倒瓶子翻了,這次也是流掉半瓶油。他撿起瓶子高興地告訴母親:“你看我救了半瓶油!當油瓶翻了,油流出來,我救了它。”“我雖然挽回半瓶油,另一半流失了。我去市場打一天工,賺錢買油,填滿這個瓶子,晚飯之前我一定完成”。
兩個孩子為失去半瓶油而表現出不同的心情。高興的那個兒子是會內觀的孩子,不僅樂觀而且實際。內觀不是悲觀主義,而是樂觀主義、現實主義、實踐主義。
內觀目的:愿受苦的人,都能從苦惱、桎梏、束縛中解脫,凈化內心、祛除不凈煩惱。
我在想,這《內觀》與《接納力》又有什么區別呢?接下來翻《接納力》,希望找到他們的共同與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