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古文觀止》第十七篇

今日所發(fā)

實為昨夜所書

今日再觀

仍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于小楷

盡皆自行摸索

訛誤之處頗多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yīng)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dāng)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

  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文言知識

字音

⒈秦軍氾南:氾,fán ;

⒉佚之狐:佚,yì;

⒊夜縋而出:縋,zhuì;

⒋君之薄也:薄, bó;

⒌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為,wéi;

⒍共其乏困:共,gōng;

⒎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為,wéi;

⒏夫晉:夫,fú(譯為‘那,表示 遠指 的指示代詞’);

⒐闕秦:quē ;(也有標注 jué,高中教材上標為quē,高中蘇教版為jué);

⒑秦伯說:‘說’通‘悅’,yuè;

⒒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杞,qǐ(應(yīng)為三聲),逢,páng;

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

⒔失其所與,不知:知,zhì。

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例:其內(nèi)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復(fù)。(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3])

⑥從屬二主。(本文: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因為鄭國先于晉國結(jié)盟,但后于晉國的敵國楚國結(jié)盟,被視為不敬。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例:《為學(xué)》:“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國以鄙遠” 【注】:本文的鄙用作動詞, 把....作為邊邑。)

②庸俗,鄙陋。(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輕視,看不起。(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準許。(同現(xiàn)代漢語)

②答應(yīng),聽從。(例:本文:“許之。”、“許君焦、瑕……”)

③贊同。(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shù)。(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jue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本文: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⑤jué 闕疑, 解除疑惑。(多聞闕疑)

5、微

①沒有

②細小,輕微(同現(xiàn)義)

③衰敗 國勢衰微。

④卑賤。(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⑤幽微,精妙。[微言大義(成語)]

⑥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⑦假如沒有。(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⑧微微,稍微。(例:《賣油翁》:“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7、辭

①推辭。 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告辭。 例:(停數(shù)日,辭去 《桃花源記》陶淵明)

③言辭。 例:辭甚暢達

8、封

①既東封鄭(動詞,可使......成為邊界)

②肆其西封(名詞,疆界)

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zhí)事 (拿,來,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目的連詞,來)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⑥以亂易整(用)

⑦闕秦以利晉(用來)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表轉(zhuǎn)折,連詞)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轉(zhuǎn)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代詞,為什么)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兼詞,從哪里)

④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語氣詞)

4、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使者”)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指示代詞,那)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表示祈使語氣,還是)

5、之

①公從之 (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 (的)

③行李之往來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④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的標志,有何厭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⑦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⑧子犯請擊之(代詞,秦軍)

⑨ 綴耕之壟上(動詞,到)

詞類活用

1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退卻)

2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軍是駐扎的意思,同下文“秦軍”)

3夜縋而出(名詞做狀語,在夜晚;名詞做動詞,由城上以繩索垂至平地,緣之而下)

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動詞使動用法,使......滅亡)

5越國以鄙遠(鄙,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dāng)作邊邑;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指鄭國)

6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厚,變雄厚;薄,變薄弱)

7共其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缺少的東西)

8君亦無所害(動詞用作名詞,害處)

9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狀語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10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名詞作狀語,向東;名詞作動詞,使動用法,使......成為疆界)

11若不闕秦(quē使動用法,使……減少)

12闕秦以利晉(使動用法.使.....獲利)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通假字

⒈無能為也已(已,通“矣”,了)

⒉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⒊秦伯說 (說,通“悅”,贊同,高興)

⒋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⒌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知足,滿足)

6.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通“缺”,侵損)

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 (行李,闕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個人,這里指秦穆公;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⑤敢以煩執(zhí)事(執(zhí)事,古義:掌管事務(wù)的人,這里是對對方的敬稱;今義:掌管某項工作的人)

⑥共其乏困(乏困,古義:指缺乏的東西。今義:指精神或身體勞累)

7.今急而求子。(今,古義:如今 今義:今天)

8.且貳于楚也(貳,古義:動詞,從屬二主。今義:數(shù)詞,“二”的大寫。)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⒈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

⒉(燭之武)辭曰

⒊(燭之武)許之

⒋敢以(之)煩執(zhí)事

⒌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⒍(晉)許君焦、瑕

⒎闕秦以利(于)晉

判斷句

⒈是寡人之過也

⒉鄰之厚,君之薄也

⒊以亂易整,不武

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5失其所與,不知

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⒈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應(yīng)為“以其于晉無禮,且于楚貳也”

⒉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應(yīng)為“佚之狐于鄭伯言曰”狀語后置句。言于:對……說

⒊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應(yīng)為“若亡鄭而于君有益”

賓語前置

⒈夫晉,何厭之有? 即“有何厭”,疑問代詞作賓語

所字結(jié)構(gòu)

⒈失其所與,不知 所字結(jié)構(gòu)(所字后接動詞,相當(dāng)于一個名詞)

所”字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一般情況下在句中做主語或賓語。如“所見所聞”,意即“所見到的事情(東西)所聽到的事情(東西)”,“終日之所學(xué)”中“所學(xué)”意即所學(xué)到的東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