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檔電視節目,有一個36歲的男子,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三年前將上小學的一雙兒女留給年邁的父母,和妻子一起開著一輛改裝的破舊面包車,從云南來到浙江的橫店。
他在街頭做流浪歌手,在網上拍短視頻,剛開始每月有三四千塊錢的收入,近兩年有時一個月只有七八百塊錢收入,生活難以維繼。
由于晚上長期在狹窄逼仄的面包車里搭起的木板上的睡覺,妻子的腰椎病非常嚴重,家里十三歲的女兒輟學離家外出打工,他們竟不知竟不知具體去向。
妻子多次勸他回家,他都不為所動,讓妻子再堅持一下,自己一定會成功,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最后妻子毅然離開他。留下茫然而又固執不懂回頭的他。
而且從主持人和他的對話中我們明眼人可以看出,他并不具備做歌手的基本實力,而他卻不自知。
看完這個故事,諸多感慨。人追求自己的夢想本無可厚非,在我們的教育中不是一直鼓勵成長中孩子們要有理想有抱負嗎?
作為一個未成年人,他的一切有他的父母來買單。可成年人不同,你不但要為自己的夢想買單,還有對養育你的年邁的父母盡責,更何況還有一雙年幼的子女和為了你的夢想而甘愿與你吃苦的妻子。
沒有夢想的人生是一潭死水,索然無味,但只關注自己的夢想,不顧及家人的感受就是一種自我與自私,你可以仰望天空,但也必須腳踏實在,若一心只想著你的星空和白月光,不走好腳下的路,只能是摔得鼻青臉腫,讓親人痛心,讓路人恥笑。
奉勸那些執迷于不切實際夢想的成年人,你可以追求自己的所謂夢想,但那是在有足夠實力之后,不能讓你的親人為了你開出的虛無縹緲的空頭支票,去一味地為你付出,更何況是毫無能力的年邁父母和年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