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7年2月11日拿到了成甲的《好好學習》,決定來一次檢視閱讀,也是第一次使用檢視閱讀方法,后續還會有分析閱讀,并作為長沙趁早俱樂部發起的共讀活動的讀本。
期望是從這本書的閱讀中改變對學習的理解,增強學習能力,在邁向一個會學習的人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成甲對芒格智慧的理解遠遠超過了我,僅憑這一點,我要試圖精準理解和運用“臨界知識”,讀《好好學習》這本書也是“經歷”和體驗成甲成長過程的一次機會。
成甲對芒格智慧的理解是我追求的境界,也期待成甲后續研究芒格的“誤判心理學”并開發出自己的“錯誤定價”理論出版大作。
一、本書檢視閱讀情況
第一步:看包裝
回答問題:
書名:
主標題:好好學習
副標題: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上架建議:經濟管理
作者:成甲
出版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策劃機構:中信經管出版社
看版次和印數:
版次:2017年2月 1版
印數:1次
宣傳文案:
以“學習力”作為宣傳的主打觀念,封面打出“擁有學習力的人,才擁有這個時代的終極競爭力”,可謂是切中了互聯網時代人類追求成長追求認知升級的需求要害。
而“學習力”怎么獲得?封面繼續告訴讀者,它將由“被羅輯思維評為全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成甲”來“教你如何變知識為資產,讓學習成為財富積累”。這樣的宣傳語對愛智求真的朋友是具有打動人心的效果的。
封面背面有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萬萬沒想到》以及得到專欄《精英日課》作者萬維剛、羅輯思維創意顧問小馬宋、終身學習者李笑來、簡書一哥彭小六、知名媒體人戰隼、幸福俱樂部創始人易仁永澄,八位牛人為《好好學習》背書推薦,對關注個人成長的朋友來說,這是一個強大的陣容了。
如萬維剛所說,“這是一本寫給未來中流砥柱的書”,但這些中流砥柱應該像脫不花解釋的樣子:“那些熱衷于研究學習方法,并且長時間持續刻意練習這些方法的人”。其他幾位大牛對本書的推薦同樣精彩,比如永澄老師的“真正的知識才是奢侈品,那些構建底層思維、突破心智邊界的元知識,是一個人可以脫穎而出的關鍵”。
“內化是將信息變成知識,進而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這個過程太難了,以至于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參加了很多訓練營,結果能力仍然提升不起來”,彭小六的這句話是不是戳中了很多人的痛處,熱衷于求知和成長卻不得要領?那么“怎樣才能增強自己內化知識的能力?以后不用麻煩了,讀成甲這本書,它給你非常詳細的解決辦法和修煉步驟”。
好吧,我承認雖然關注成甲和《好好學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我還是有些迫不及待要拆了它。
其他補充:厚厚的硬紙殼封面拿在手里有手握“精品”的感覺。
第二步:看整體
回答問題:
目錄說了什么:目錄分成六個部分,包括脫不花、徐金琪的序和成甲自序,四個大的章節,和最后的結語。四個大的章節臨界知識和底層思維分別從概念到理解到應用,形成一個學習的閉環。
本書目的:幫助會學習的人成為更會學習的人。
本書目標:讓讀者認識和理解臨界知識這個概念,并最終通過刻意練習掌握臨界知識的應用。
本書受眾群體:所有愛學習的朋友。
第三步:看細節
回答問題:
列舉若干關鍵詞:
認知優勢,知識管理,臨界知識,底層思維,底層規律,心理表征,黃金思維圈,復利模型,刻意練習,認知升級。
本書誠意度打分(1-5分):5分。
成甲的這本書是在大量的閱讀、學習實踐之后總結出的他一直在使用的學習方法,可以認為是他把“快速成長的秘密”公開發表了,誠意度爆表。聽過《成甲說書》的人都知道,成甲在經營自己公司的同時還能制作出這么優秀的說書節目,他的學習功力非同一般,如果說他有什么秘密,我相信他把這個秘密都寫在了書里面。
第四步:下判斷
回答問題:
本書對我當下的價值打分(1-5分):5分。
過去的2016年經歷了成長困惑期,期待此書帶給我不一樣的啟發和改變。
建議在什么時候繼續閱讀:頭腦清醒的時候。
建議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閱讀:精讀,并在讀的過程中構建心理表征。
第五步:粗閱讀
回答問題:
整體印象:沒有拼湊的充數的內容,都是作者經過思考和實踐之后得到的經驗之談,有些觀點能夠使我有一種貫通感,讓我對過去的某個認識又上升到新的臨界層次,比如復利模型。
二、完成本書檢視閱讀的感受
“臨界知識”,“底層思維”,“心理表征”,“刻意練習”,“黃金思維圈”,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會是什么樣的?粗讀的過程中還沒有能夠理解和掌握其中的任何一個概念。
在書的末尾附錄中,列出了書中提及的重要書籍。其中有一些我是看過的,比如《窮查理寶典》《第五項修煉》《影響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黑天鵝》《反脆弱》《隨機漫步的傻瓜》《引爆點》《異類》等等。可是我從來沒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好的學習方法,更沒有往底層去思考得出“臨界知識”這個概念。我必須抽空反思,過去自己看書的時候,是在看什么。
書里提到的“臨界知識”到底是什么?很遺憾我現在還沒有辦法說清楚。我會帶著芒格的“跨學科思維模型”概念再精讀此書,并試圖找出它和“臨界知識”的聯系。
在后續分析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我將運用所理解的那部分臨界知識去閱讀每一個章節并輸出理解和感受,踐行用為學、以教為學。
三、完成本次檢視閱讀的感受
收獲:
第一次使用檢視閱讀方法閱讀一本書,關注了以前不怎么關注的方面,比如封面、宣傳文案。檢視閱讀一本書以后,對這本書的整體把握也比以前好一些,相當于一個構筑地基的過程。
疑問:
關注完成各個步驟的時間有沒有必要?畢竟我的目標不是追求閱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