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特別愛看災(zāi)難片,尤其對動物襲擊類的影片情有獨鐘。最早看的并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尖厲的牙齒,血盆大口,海面上移動的魚鰭…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今天又看到了一部同題材的電影,雖然不是斯皮爾伯格導(dǎo)演的,但也看得挺過癮,別有一番滋味。它就是2016年上映的影片《鯊灘》。
《鯊灘》可以說完全是靠一個人撐起的一部戲。貌似國外有很多這種一個人撐起一部影片的電影,當然這樣確實挺省成本的,呵呵。影片大致講的是一個身材很好,但顏值不怎么高的女人去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秘密沙灘沖浪,結(jié)果遭遇鯊魚襲擊,后來機智脫險的故事。
觀影時我忍不住思考為什么導(dǎo)演不用一個顏值高一點的女演員,女主是布蕾克萊弗利,出演過《緋聞女孩》,還過得全球最美女性評比15名。好吧,只能說外國人的審美不敢茍同。畢竟她是整個電影里唯一的主角,除了要塑造鯊魚襲擊的恐怖氣氛,也應(yīng)該考慮到觀眾的基本需求,人設(shè)必須漂亮啊。像《活埋》里的男主不就杠杠滴帥嗎,可惜最后還是沒有獲救,看完后我為此郁悶了很久。后來我想,畢竟這是一部驚悚基調(diào)的片子,女主的遭遇太暴力血腥,如果長得太漂亮可能會看哭暈倒一大票男觀眾,影響觀影效果。不過不得不說女主的身材真真的好,導(dǎo)演一點也不吝嗇,給了許多女主穿比基尼在海上沖浪的鏡頭,配上重金屬搖滾背景樂,看得人腎上腺素都飆升了。我還從中g(shù)et到一個新技能,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海里有大浪打過來時,不要傻傻地站著迎接,鉆到海里從底下游過去,超酷。相信我,被大浪拍打的感覺真的很不爽。
電影里有個鏡頭,女主大腿被鯊魚咬了一道長長的傷口,鮮血染紅了海水,女主奮力游到一個小島上。說是小島,其實就是一個露出海面的礁石,小的可憐,漲潮時還會被淹沒。傷口那么長,大腿肉都感覺快被撕掉了,女主不知從什么地方找來魚骨頭還是貝殼,和不知什么地方找來的線,就這樣來縫起了傷口。歐美的驚悚片大都是這種血嗞呼啦地重口味,而且還喜歡對血淋淋的畫面搞特寫,不知道是想表達什么。個人還是喜歡含蓄地表達情感,太直接的視覺沖擊毫無美感,當然估計這些導(dǎo)演也壓根不想表達美感。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想贊揚在沒有麻藥沒有消毒水沒有專業(yè)的縫補器材的情況下女主忍痛處理傷口的勇氣和膽量,過程中她不停地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再一會就好了”“接下來還要什么什么”“你真棒,你做到了”。當然影片中的女主是個醫(yī)生,所以她會懂得縫傷口的辦法,但醫(yī)生也是人,而且是個正常的女人,其實大多數(shù)情況下女人碰到危險會比男人更沉著勇敢,更能冷靜地面對現(xiàn)實。女主的自我安慰也起到了一部分麻醉的功效,自我安慰是一種心理暗示,千萬不要小瞧心理暗示作用力,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幫助人規(guī)避痛苦,擺正心態(tài),引導(dǎo)人走向正確的道路,跟吸引力法則有點像。你越是想著疼它就越疼,越疼就越怕,怕就感覺更疼,惡性循環(huán)。放在其他情境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電影里女主角有三次疑似要被救的機會。
第一次機會,就在被困礁石的第二天早上,女主看到海灘有個人,一個宿醉的醉醺醺的人,女主激動萬分,大聲呼救,并告訴那個人她的包,讓他用包里的手機求救。人在困境中是非常容易信任其他人的,身處困境里的人們看每個人都像看觀音菩薩,女主也不例外,她以為自己碰到了救星,馬上就要擺脫恐怖的鯊魚了。可是運氣不好,女主碰到的是一個酗酒的惡徒,他不僅不打算救女主,還拿走了她的包。這讓女主很傷心絕望,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酒鬼看到海里漂著的她的沖浪板,居然想去把沖浪板也拿走。我看不懂他要一塊板子做什么,總之橫看豎看都不像一個會沖浪的人,我想可能僅僅是導(dǎo)演想讓他喂鯊魚吧,所以安排了這么個不合邏輯的橋段。沒辦法,導(dǎo)演讓你三更死,絕不留你到五更。所以惡徒拿到板子后就被鯊魚襲擊了,被咬成兩截。
第二次機會,在女主因親眼看到鯊魚口撕酒鬼而心灰意冷的時候,頭一天她在海里沖浪時碰到的兩個沖浪的小伙居然又來了。女主第一反應(yīng)是仿佛看到了獲救的希望,但遠遠地看到他們下海嬉戲,她想到了什么,趕緊大聲告訴他們回去,上岸。結(jié)果悲劇還是發(fā)生了,一轉(zhuǎn)眼其中一個小伙就被鯊魚咬住吞掉了,另一個拼命往女主所在的礁石這邊游,可惜功虧一簣,在眼看要爬上礁石的間隙被鯊魚跟上,拖進了海里,不一會海水猩紅一片,只留下一個頂上裝有DV的頭盔。不僅沒得救,反而又看到兩個人白白送了性命,女主更絕望了。
第三次機會,女主爬上了礁石附近的一個浮標,這時看到遠處出現(xiàn)了一艘輪船,女主仿佛又看到了獲救的希望,正好此時她在浮標上找到了信號槍,可惜在打開蓋子的時候由于太激動,信號彈全掉海里了。看到漂浮在附近的幾顆信號彈,或許是因為求生的本能,女主咬了咬牙,冒著被鯊魚吃掉的危險趴到海里撿起了信號彈。可是由于錯過了最佳發(fā)送信號的時機,射出去的信號沒有被船上的人們發(fā)現(xiàn),眼睜睜地看著希望再度落空,女主很絕望,作為觀眾的我更絕望。還有什么比一次次給人希望又一次次給人失望更讓人痛苦的呢?
觀影的時候我并不知道結(jié)局,雖然電影早早就上映了。我在思考影片的最后女主到底有沒有獲救?如果獲救了那還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如果折騰了半天還是死了那我真的沒什么好說的了。外國的災(zāi)難片不經(jīng)常這樣么,最后主人公全死掉的電影太多了,也不怕影響觀眾的三觀。如果給觀眾傳遞這種絕望感是他們的目的,我只想問這些導(dǎo)演們你們的童年到底是有多不幸,才讓你們對這個世界如此絕望。
還好最后女主靠自己的智慧殺死了鯊魚,幸存了下來,也算是個不錯的結(jié)局。
片子并不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恐怖片,里面有對人物形象的詳細刻畫,情緒的改變,心情的波動,演員都很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了。血腥鏡頭也不算多,除了個別鏡頭有點惡心人外。前面的部分還很養(yǎng)眼,蔚藍如寶石的大海,身材超贊的女主。不過那條鯊魚給人的感覺有點二,蠢萌蠢萌的,還死得挺慘。
我也從這部電影里看到了一些道理:
求人不如求己
自助者天助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不要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游玩。很!危!險!切記。
當然了電影畢竟有些夸大和超現(xiàn)實,類似這些災(zāi)難片僅供娛樂和消遣,不必太當真。當年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出來后很多觀眾看了都不能好好去海里玩耍了,要怪就怪導(dǎo)演拍得太好,一不小心就信以為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