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行動742/1001(17.10.9)
【引言】
今天無意在桌子上看到一張紙,上面顯示了六代人的姓名,我一看是李家的六代,再往前追溯,或許是沒有了,于是問先生,他說,村上有。
可是,村子已經不存在了,大家都拆遷的沒有了原址.....
1.
來一趟人世不容易,時間不長,至多百年。要將短暫的生命延續下去,除了子孫的繁衍,還需要智慧的傳承。
所以,人們會在家譜上記錄下祖先的遺訓和教誨,留給后人。
現如今,還有多少人家有自己的家譜?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這樣的問題,家譜可以從一個某個層面上給你一些解答。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只要用你的姓氏,你的名字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為什么呢?因為姓氏和名字是有來源的,所謂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是一個人特有的終身的符號,是不能亂起的,它有歷史、血統、輩分、希望等多重含義,有了姓名,就知道你是誰,在整個家族脈絡中處于什么位置。
第二個問題“我從哪里來”,翻開家譜,你就可以發現你的父母,父母的父母,沿著世系圖,穿越時空,一個個往上找,最后可以查到最先的根源在哪,如中國人目前查到的最先的祖宗是黃帝和炎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第三個問題“我要到哪里去”,一個人最后會“入土為安”,在家譜上留下名字和生平事跡。后人會紀念,會把家族的故事續寫下去。從某種意義上說,肉身可滅,但是精神不死,薪盡火傳,光照萬代。
2.
名臣曾國藩,曾寫下十六字家訓: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意思是,節儉能使家庭興旺,勤快會使身體強健。既勤勞又節儉,人生才能富足。
他曾對女兒說:我一生清廉,為民請命,從未想過要發財。你們今后,也應該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而不是靠我來幫襯。
最后,他沒有為后人留下一文錢,唯獨留下諄諄教誨送給子女。結果,160多年來,曾氏家族沒有出過一個“敗家子”。
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家譜中也寫道:
“族人必禮節當知、職業當勤、節儉當崇、爭訟當息。”
幾代人事業的富足繁榮,其實就是從一個“溫良恭儉讓”中,成長而來。
“亂世藏黃金,盛世修家譜。”一本獨一無二的家譜,浸透著一個家族的性情和品格。
有了家譜,我們做人才能“有譜”,我們才能活出一個家族的精氣神。
曾經有老師說:你的名字如果能讓你的后代子孫八輩記住就是個了不起的人。這里指的記住是指的你的所作所為足以在家族里留下讓后代歌頌的資本。
我網搜了一下,家譜不簡單的只是家里族人的姓名,家譜里面還應包含了:姓氏源流、世系表、家訓、家傳、家譜圖像(老照片、祖先圖片、風水圖、故居或莊園圖)
在連綿不斷的家族史中,它給了每個人一個有所歸依的位置。無論你是長是幼,是貧是富,甚至到了現代也已不論男女,你的名字都會被銘記其上。不管過了多少年,只要翻開這本家譜,就會有人知道你,記住你。
想想也是: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幾十年總歸要悄悄地離開人世。“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連一個名字都沒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孫連先祖是誰都不知道,豈不是天大的憾事。
3.
今年年初4月份,受趙繼增老師的啟發,制作了一份李氏家族文化綱要,我是這么寫的(如圖):
只是,覺得時機不夠,而且內容也需要斟酌,今天,看到家里放的一張祖輩6代的名單,就想到了家譜。
愿我們都有一本家譜,將家族史銘刻其中,將家族情銘記心中,將中國文化結合家族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無論今后走到哪里,你都將記得祖先是誰,自己是誰,最后又將歸根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