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從小到大一直被這樣子洗腦——想要賺大錢,那得有冒險精神。
關于“冒險”這個概念,觀察者和行動者的理解可能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又是兩個鏡像世界。
比如:觀察者時時刻刻“體會到”的各種危險,心驚膽戰(zhàn),覺得行動者在不斷冒險,實際上,行動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險,而不是冒險上。
試想想,當我們看到有人完成高難度動作的時候,(我們是觀察者,他們是行動者),他們若“經驗豐富”,那所謂“經驗”,就更可能是“避險經驗”,而不是“冒險經驗”。如果沒有人提醒,我們這些觀察者就可能出現(xiàn)理解偏差,誤以為行動者擁有的是豐富的“冒險經驗”。
你的投資依據必須靠且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而得到。
“冒險”常常是他人對冒險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謂“冒險”成功的人的行動。
看的人覺得那是冒險,做的人則是在深入思考后不得不做——思考越深入的人,越傾向于堅定地遵循思考結果。
風險投資的模型設計,是為了避險而不是冒險,目標有兩個:
1、盡可能獲得最大化收益;
2、盡可能降低系統(tǒng)化風險。
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樂得順應大眾大理解,不時說一些”風險我們去冒,你們專心把事情做好“之類的話,但實際上,”以更低的風險獲得更大的收益“才是他們的核心價值觀。
在以下兩件事情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學習并積累避險經驗:
1、資本安全
2、人身安全
人們?yōu)槭裁雌毡閮A向于在資本上無視風險的存在呢?從總體上來看,就是因為人類普遍沒有資產管理經驗,還沒有機會對由資本風險造成的恐懼形成”基因記憶“。
為什么我們會對蛇產生恐懼?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基因記憶“,很多恐懼早已植入基因,無須講解,無須教授,天然就懂,天然就會,天然就感受得到。
以下都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1、人類對財富的認知歷史其實沒有多久。從人類開始使用貨幣至今不過幾千年而已,這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是相當短的一段時間。
2、長期以來,在人類之中擁有足夠財富的人群比例一直是非常低的,那比例其實低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3、整個人類,除了一個民族(猶太人)之外,迄今為止都會或多或少地將”復利“這個概念”妖魔化“,而”復利“是財富領域里最重要的概念。
4、人類社會的動蕩從未停止,古今中外都一樣。每一次大的動蕩,本質上都是對財富擁有者的殺戮,因此,關于財富的基因事實上很難傳承。
5、人類真正認識到市場的好處(從真正的知識研究角度,而不是”憑直覺),只不過是最近兩三百年的事情(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才重新開啟了這方面的認知)
6、人類真正研究經濟的運作規(guī)律,從亞當斯密開始計算,迄今為止不到300年
7、人類對投資市場的探索,只不過是從200多年前開始的(美國的股票市場是從1792年華爾街邊的一棵西印度常綠樹下的露天交易開始的)。
8、人來對概率的真正認知,是從十六、十七世紀開始的。而將對概率的研究脫離賭博,應用到資本和風險評估上,要到20世紀初才算起步,迄今不到100年。
也就是說,在財富與資本領域,對于風險的認知,對整個人類來講,根本不可能產生“基因記憶”,也根本不可能天然就懂,天然就會,天然就知道該怎么做。
這是不變的生存法則,開車如是,生活如是,投資、創(chuàng)業(yè)亦如是。只要涉及人身與資本:
安全第一
然后才是下一條原則:成為專家
錘煉自己的學習能力,需要什么就學習什么,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然后像專家一樣思考、決策、行動。
專家不輕易冒險。要知道,“勇敢”從來都不應該是需要自我證明的東西。要知道,只有愛面子的笨蛋才需要證明自己有勇氣。
結論:
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要深入思考到你的結論已經和絕大多數(shù)人不一樣——要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才行。在這樣的時候,你做出來的事情會把別人嚇到。他們覺得你在冒險,你卻知道實際上是怎么回事。
避險也是有方法論的。做什么都不能做“險盲”指那些不了解風險,不知道如何回避風險,更不懂如何控制風險的人。
風險教育應該是理財教育,甚至應該是整個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僅靠別人教永遠不夠,要靠自己學才行,至于“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只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
第一,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
風險就在那里,不離不棄,不會因為你怕或者不怕它就有所變動。甚至,從廣義上來看,即便你什么都不做,還是時時刻刻有風險的陪伴。
第二,一旦有未知存在,就有風險存在。
為了了解風險,研究風險,回避風險,甚至控制風險,人們鼓搗出一個數(shù)學分支——概率統(tǒng)計。在學過一點概率的人中,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就是認為“風險的概率決定風險的大小”。可實際上,衡量風險的首要因素不是風險的概率。這就是我們要提到的第三個事實。
第三:衡量風險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賭注的大小。
如果你參與這個游戲,一上來發(fā)現(xiàn)那個“恒定大小的賭注”比你的總賭本還多,那你就不應該參與。如果你的賭本只夠下1注,雖然贏的概率依然是1/2,但從長期來看,你沒有任何勝算。
動不動就把自己的全部賭進去。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賭注太大,意味著結果無法承受。
第四:抗風險能力的高低本質上就是總賭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臨同樣概率的風險的時候。
賭注相對大的時候,智力會急劇下降。因為賭注太大,以致壓力太大,進而無法正常發(fā)揮。
(成功的龐氏騙局都有一個普遍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加入費用驚人地高,因為只有這樣,進來的人才能普遍不冷靜。
所以,人真的不能窮,不能沒有積蓄,否則真的會在某一瞬間突然變傻。另外,永遠不要“all in”,這在很多時候不是空話,真的需要放在心上。
第五,冒險沒問題,但盡量不要被抽水。
公平是有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