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動機心理學》 閱讀進度:P41-P49
#寫作/卡片 003
【原文摘錄】期望-價值理論,該理論指出,行為是由個體的期望和價值(即感知的結果可取性)共同作用產生的。根據這一理論,當期望和價值較高時,人們會更有動力,而當期望和價值較低時,人們的動力更小。例如,一個對成功有很高期望(完成比賽的可能性很大)同時也重視結果(完成比賽會感覺非常好)的馬拉松選手會比那些期望值低或價值低的人更有動力。
【概念轉述】期望-價值理論指的是人們完成某件事情的動機由期望和價值共同作用的,期望指的是你對完成這件事的可能性的評估,價值指的是完成這件事帶給你的幸福感高低。只有這件事,你很可能完成并且完成之后能讓你得到較強的滿足感,你完成這件事的動力才會更強。
【個人體驗】這個理論不難理解,比如:在公司,領導給你按排任務,完成之后有很高的獎金,并且這個任務你努努力也能完成,這個時候你做這個事情的動力就會很強,因為期望和價值都很高。但是如果沒有獎金或者這個任務很棘手,你很難完成,這個時候你的動力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價值低或者期望低。
了解了這個理論后,再回頭審視自己之前制定過的目標。比如,每年讀100本書。在當時,我對這個目標的期望是很高的,但是讀了一段時間之后,我覺得讀完之后并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記不住,用不上,這個目標帶給我的價值感很低。最后,你懂的,當然沒有堅持下去,當時我一直將目標沒有進行下去的理由歸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強。學習了這個理論之后,我明白了是因為當時的閱讀方法不對,過于注重閱讀的數量,而沒有關注質量,所以自己沒有獲得感,堅持不下去。
有一段時間,打卡蔚然成風,跑步打卡,閱讀打卡,早起打卡,學英語打卡等等,各種打卡社群,我也參見過幾個,堅持到最后的基本都是極少數人。用期望-價值理論來解釋,打卡使得目標看起來很容易實現,每天也不用花費太久的時間,也就是期望值很高。但是大多數自己參加的打卡,是因為媒體或平臺刻意地制造焦慮,你應該學英語,應該早起,應該減肥,應該多讀書等等,所以堅持了一段時間,大多數人都會放棄。因為價值很低,沒有給你帶來幸福感,如果哪一天忘記打卡,就會陷入自責,愧疚,很容易放棄。
【行動指引】以后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有意識的評估目標的期望和價值,尤其是價值,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做的?能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