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前言
本周5個主題是針對于066期激發善意的相關理論,管理就是激勵,具體的內容是:
- 激勵就是:發現需求,滿足需求——馬斯洛需求理論
- 從“應得的”,到“太好了”——雙因素理論
- “跳一跳,夠得著”的獎勵,才是激勵——期望理論
- 左手激勵,右手壓力——X-Y理論
- 工資是否應該透明?——公平理論
01
激勵是什么?美國管理學家貝雷爾森(Berelson)和斯坦尼爾(Steiner)給激勵下了如下定義:“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愿望、動力都構成了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百度百科的定義是,指持續地激發人的動機和內在動力,使其心理過程始終保持在激奮的狀態中,鼓勵人朝著所期望的目標采取行動的心理過程。
我個人理解,激勵是一種交換,我付出滿足你的需求,換來,你付出滿足我的需求。雙方覺得等價,就成交,你拿到你想要的,我拿到我想要的;雙方覺得不等價,那么我拿不到我想要的,那么你就拿不到你想要的。有效的激勵,就是能夠換來員工覺得等價的交換。
所以,激勵面對員工,如果營銷面對客戶一樣,要發現需求,滿足需求。客戶愿意付款買你的東西,員工愿意發揮自己120%的努力幫你把事做好。
對于需求這件事,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需求理論——馬斯洛需求理論。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額需求分為5個層次:
- 生理需求,人要活著,吃喝拉撒睡要能夠得到滿足;
- 安全需求,不能擔驚受怕,總處于生存的邊緣,要有一定的保障;
- 社會需求,人是社會動物,要與其他人接觸、溝通、協作;
- 尊重需求,要在群體里活得有地位,獲得認可,平等的對待;
- 自我實現,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潛力,為組織做貢獻。
馬斯洛需求理論為激勵方式提供了框架,針對不同種類的需求可以提供相應的激勵措施,針對性的激勵能夠有效滿足員工的需求,激發動機。具體措施有:
生理需求,是人最基礎的需求,錢是生理需求的基本保證,所以,分錢是必須的。
安全需求,要在一定程度保持員工的穩定。如果工作職位朝不保夕,工資多一個月少一個月沒有準信兒,這些都是不穩定的因素,無法為員工提供安全的感受。
社會需求,幫助員工融入集體、融入社會,創造良好的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內部關系比如新進員工是否能夠迅速與其他員工建立互信關系,公司內部的氛圍是不是積極和諧向上的,這些都影響員工的績效。外部關系是員工能夠快速融入工作生活的環境,比如海底撈在員工剛到城市,教會他們坐地鐵、使用ATM機等,其實就是幫助他們融入城市這個社會。
尊重需求,據說是頂級管理者的武器。據說唐駿在中國區總裁的時候,會記住很多員工名字等基本信息,在碰到時候會聊兩句,讓員工感覺如沐春風。確實很多高級管理者有這樣的過目不忘的能力,在第二次見你的時候能夠叫出你的名字,并回憶上次見面的場合,讓你感覺受到重視。這其實還比較初級,《資治通鑒》里有關于吳起的故事,說他親自為腿受傷的士卒吸出膿血,這個士卒肯定為他肝腦涂地。而士卒的母親痛哭,說當年吳起為孩子爹吸膿血,他爹就為吳起戰死在疆場上,如今這個孩子也保不住了。這樣的尊重是可以用生命來交換的。
自我實現需求,這是人的頂級需求,是為了滿足自己成就感的需要。據說喬布斯挖人的時候,說“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想和我一起改變世界?”一般在財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會有更多的自我實現需求,比如像比爾蓋茨這樣的人。但也不盡然,在《明朝那些事兒》里,明朝有一些變態的言官,為了青史留名,從不懼于以死上諫,甚至為能以此而死為榮,這是自我實現的高境界。
02
對于馬斯洛需求理論和相應的激勵措施,我有一些個人想法。
第一,只有極少數人的生理需求完全得不到滿足。除了真正的貧困人口、真正的乞討者,完全不能解決生理需求的其實很少,只是程度不同,是溫飽水平還是小康水平,或者富裕水平。所以從生理層面考慮激勵是不道德的,激勵措施應該跨越這個基本層面。
第二,滿足員工需求的這些激勵措施,有的是企業層面的基本準則,有的是各級管理者的激勵工具。在企業層面,應該通過績效、薪酬、福利、制度、企業文化等措施,建立基本的激勵環境,起碼滿足安全、社交這些需求,再能夠倡導尊重的文化和自我實現的方式更好;對于各級管理者,可以通過建立部門內部亞文化、與員工平等等方式來個性化激勵員工。比如遇到問題多與員工交流,多肯定員工的成績,幫助員工提高能力,或者激發員工與你一起在職責內發揮充分自己的能力做出事業,也能幫助員工自我實現。企業層面倡導自我實現,可以通過制度來提倡內部創業,或者像海爾一樣推進“平臺主”、“小微主”、“創客”機制。
第三,自我實現的需求,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真的就真是想去改變世界,為了信仰而奮斗,比如宗教。還有一些其實是披著自我實現外衣的延遲滿足感,給了一堆股權、期權,告訴他,以后事成了大家一起發達,這本質上還是物質滿足的時間后移。比如走投無路的底層人民揭竿而起,不是為了推動歷史的進步,而是要找一口飯吃,可能會犧牲,但這是風險,而對應的預期收益足夠大,他寧可承受這樣大的機會成本。所以創業者招員工,也要判斷對方到底是想和你一起改變世界,還是想和你一起發達,對應的激勵措施是不一樣的。
第四,錢不止是用來滿足生理需求的。錢可以一直滿足到自我實現的需求。錢是一種交換中介,越多的錢意味著越多的可能性。有錢我可以買大房子、聽歌劇、打高爾夫,交結達官顯貴,支援貧困山區兒童,這些需求各個層次都有。同時也不要認為錢多了,物質激勵不起作用。中超最近買了很多大牌,甚至奧斯卡這樣的25歲處于發展期的頂級球員都來到中超,難道中超是他自我實現的舞臺嗎?奧斯卡在歐洲的薪水已經高到一定程度,之所以來中超,是因為上港提供了他無法拒絕的薪水。物質激勵還在起作用。
03
談到激勵,我覺得很多國企,特別比較傳統的國企,在激勵方面比較尷尬。似乎提供了滿足各層次需求的措施,但是并沒有激勵效果。國企不開除人,安全需求能保證;人員比較穩定,形成了很好的內部關系;同時,領導和下屬也能夠平等共處。但為什么沒有激勵效果呢?
我個人覺得,這些激勵措施可能是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涉及到今天講的雙因素理論,這是保健因素,做了是應該的,不做會有副作用。所以國企應該追求在這基礎上追求激勵因素。或者如果有魄力,打破這些傳統制度,獎懲并舉,把這些措施拉回到激勵措施,并配以懲罰措施,給予壓力。不過這樣動作太大,畢竟首先需要穩定。
本文為對劉潤《5分鐘商學院》文章改寫,主要鍛煉寫作以及專欄學習。
更多內容請參見我的文集 五分鐘商學院,我還收集了更多小伙伴的筆記做成了專題 劉潤5分鐘商學院,歡迎訂閱。
與劉潤5分鐘商學院一同成長,期待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