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在微信中從來不發語音,為什么?因為總是講不好,一講語音就會緊張,斷斷續續重復錄很多次,如果旁邊有人被別人聽到我總是在那重復,多不好意思啊。
但是現在,我敢用語音跟別人聊天了。這個改變,讓我十分的驚訝和驚喜。
這個改變,得益于兩個月前我加入的這個社團——說話改變世界。在這里,有對口才最準確的把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論,還有一群一起努力的伙伴的督促和陪伴。
Tom教練告訴我們口才是什么??诓攀且粋€有思考力的大腦,在脫稿的情況下,流利的講出對別人有幫助的話。教練還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口才全景圖,讓我知道,口才是從頭腦協調、心理素質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往更高級的能力前進,經過大量的刻意練習才能練好的,并不能一蹴而就。以前我總覺得很苦惱,自己講的笑話不好笑,自己講的話很容易被別人忽略,于是我迫切想要變得口才很好,想要能跟別人一樣侃侃而談。但是,教練告訴我們,口腦協調和心理素質就是口才的兩只腳,是最基礎的東西,如果沒有雙腳,是走不動的。如果連口腦協調和心理素質都沒過關,是不可能追求講話生動、有說服力的(也就是所謂的侃侃而談吧)。就像學開車,如果連方向盤都沒握好,開車還是很緊張,是不可能去做漂移那些高技術難度的動作的。一切都著急不來。
在最基礎的第一關隨機抽中,收獲最大的方法論就是三幕法了。什么是三幕法?那就是,把小故事分成三個場景。在講述的時候,腦海里像播電影一樣,把場景一個一個放映,同時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故事自然就能流暢的講出來了。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呢?那就是不會像背課文一樣生硬,可以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講,更加接近于我們日常說話。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添加一些小細節來增加生動性。
我覺得,這個“三”其實是一個虛數,不一定就是三幕,有些故事很短只有兩幕,例如《窗》《養牛之道》。而有些故事比較長,不止三幕,可能有四幕五幕,例如《烏鴉的面子》《分粥》。你怎樣理解這個故事,腦海里出現了幾個場景,你就把它分成幾幕唄。方法只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目標。我們的目標就是講好故事,不必拘泥于"三"。
在練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我的口腦協調就提高了,以前錄制5到8次,現在都能在三次以內錄好。在參加了多次直播之后,我的心理素質也進步了很多,再也不會一直播就頭腦一片空白了,腦子能有邏輯思考,即使偶爾忘詞也能接下去。就像我開頭說的,現在在微信里我敢發語音了,包括我現在寫這篇文章,也是用的訊飛輸入法的語音輸入,可以把文章用嘴說出來,效率提高了。這些,也許就是我的口腦協調能力提高的最直觀的體現了,也是我在過去這兩個月的練習中收獲的禮物。
感恩,感謝!希望我現在的缺點都可以變成以后的文章里的"以前,我………"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