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以下的疑問:
“每天有很多很多事要做。”
“每天很忙,做了很多事情,(項目)卻沒有進展。”
“想學習,沒時間?想去旅游,也沒時間,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加班。”
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是最公平的資源,但是如何利用,卻造成了人與人之間天壤之別的效果。時間管理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似乎大街小巷的每一個人都在討論。關于時間管理的課程也是林林總總,但是你知道關于時間管理最容易踩的坑是什么嗎?
謊言1:每件事都同樣重要
“待辦事項清單”也就是To-Do List,可能是每個人慣常使用的方法。將今天要做的事寫在一張標簽上,每完成一件事情,就打勾或者劃線,表示已經完成了。這樣一天結束的時候,看著大大小小完成的事,充滿了成就感。
列清單的確是一個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但我們會被限制住,不得不去完成清單上的每一件事,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清單又愛又恨。清單限制了我們處理事情的先后順序,就像收件箱里的郵件一樣控制我們的時間——許多郵件實際上并不重要,卻占據了有限的位置。對此,澳大利亞前總理鮑勃霍克說:“最重要的事,也許是最不起眼的事。”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圍繞著你的目標,建立一張目標清單。按照80/20法則,你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同等重要的。一個簡單的辦法是,把自己準備做的事情全部列出來,然后不斷問自己,對于完成目標來說,什么是今天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要把80/20法則運用到極致的話,可以先在你全部要做的事情當中,找出20%
,然后繼續在這20%里,找出關鍵中的關鍵。
這就是付出與收獲永遠不對等的原因。有的人終日忙碌,卻始終平庸,不見成績;有的人卻看似輕輕松松,還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
記住80/20法則,永遠別掉進完成“待辦事項清單”的陷阱,劃掉清單上上的所有事并不能幫助有所成就。
謊言2:同時處理多件事
有的人信奉效率至上,于是,便理所當然地認為,同時處理兩件事,不正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嗎?
但是事實的結果卻不樂觀。即使計算機進行的“多任務處理”,也只是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分別完成每個任務,人腦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通常所說的“同時做兩件事”,有這樣兩種情況。
1、其中一件事情已經駕輕就熟到不需要動腦,可以無意識的完成。比也許你可以一邊騎自行車或一邊走路一邊和朋友聊天。對于一邊開車一邊打手機造成的交通事故,發生車禍的概率是普通駕駛的32倍。自以為是老司機可以處理兩件事情,但是顯然他們沒有處理好。
2、先做一件事情,中間切換,再處理另外一件事情。但是切換需要時間和成本。簡單來說就是,你從一件事情切換到另一件事情需要浪費掉一些時間,因為需要腦力轉換或者你被打斷了思路,需要重新回憶和思考。關于職場上的調查研究顯示,員工每11分鐘就被打斷一次,他們每天有1/3的時間花在從干擾中恢復的過程中。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得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所以,不要忘想同時做兩件事,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謊言3:過上有規律的生活
我們普遍相信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律的人,過著近似嚴苛的規律的生活。
但真實的情況是,極少人是真正自律的,他們只是依靠自律養成習慣,然后依靠習慣過上外人看來的規律生活。
有所成就只需要培養一個好習慣,先用自律訓練自己,直到養成這個習慣。當這個習慣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時,你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自律的人了。
菲爾普斯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游泳運動員了,他從14歲到參加北京奧運會,1年365天,從未間斷下水,每天在水下的時間長達6小時。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自律和堅持,他的教練鮑曼卻說:“懂得分配精力是他的優勢。”聽起來,像是菲爾普斯把每天所有的精力都分配給一個好的習慣:游泳。
好的建議就是:先養成一個好習慣,會讓你的生活像火車一樣運行
謊言4 意志力是觸手可及
時間管理離不開精力管理,這時就繞不開意志力。
就像跑馬拉松,有人給你加油,有人在喊“堅持下去”,可是“堅持”真的是靠意志力嗎?
傳說古希臘神話中的奧德賽,明白意志力是靠不住的,所以當船行駛到塞壬女妖的魅惑之地時,他讓船員把他綁在了桅桿上。
經研究證明,意志力是一種需要較長時間來恢復韌性的精神肌肉。意志力不是隨取隨用的,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復就做下一件事,通常表現不會太理想。
好的建議就是:
1、找到意志力的峰值做最重要的事。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不是隨用隨取的,應該有意識地儲備,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用在所有小事上。
2、意志力不足的時候,及時充電。就像手機需要充電一樣,意志力也經常會被消耗。
謊言5:平衡工作與生活
世界上沒有什么能絕對處于平衡狀態的東西,最好的狀態可能是,努力平衡中的狀態。
若想面面俱到,必然每件事都會打折扣,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如果抱持這種信念的人,無法在任何事情上追求極致,這樣兩件事情上你都無法做得很好。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里給出的答案是,比起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們更需要“制衡”,即在工作和生活兩個邊界之內做微小的調整,以此保持平衡。像彈力球一樣,在快到邊界的時候,再把它拉回來。
詹姆森帕特森在其小說《蘇珊日記》中對生活和事業的權衡做了一個巧妙的比喻:
如果把生活想象成一場五球雜耍游戲,這五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誠信。你把球拋到空中,游戲就開始了。有一天,你會發現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掉到地上,它會彈回來;而其他的四個球——家庭、健康、朋友、誠信——都是玻璃做的,一旦掉下來,就會磨損、破裂甚至摔個粉碎,到時候再后悔也來不及了。
與其說我們是在尋求平衡,不如說在選擇事情的優先排序。你總是會為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分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對于工作來說,制衡的辦法就是找出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用80%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對于生活,則要明白,生活是有很多內容和細節組成的,是最需要花費時間用心經營的,你既要關注身體和心靈,又要關注家人和朋友,還要處理各種雜事,需要把生活的重心在這些要素之間快速調整,同時又不能完全忽視其它要素。所以,生活完全就是一門藝術。
謊言6:大即不佳
提到“大”,給人造成的印象通常是很重、很艱難、很復雜、很耗時的東西。所以,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大目標難以達成。但是,現實情況卻是,當我們沒有一個“大目標”的時候,各種小事就霸占了我們的時間。
其實,這個目標不一定大到離譜,只需要稍微超出你的舒適區,比如,學會做一個新菜,學習一門外語,當有了一個目標的時候,你會不自覺把碎片的時間利用起來,這些空閑時間不去刷微信了、不去刷網劇了,而是慢慢做這種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事情。
知道了這些誤區,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