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看了幾集《熟男有惑》,比較有感觸的一句話是,人到中年,便害怕改變。
害怕改變這樣的心情,大概不是因為人到中年才有,恐懼感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與時日劇增的。我想,害怕的不是事情的變化,環境的變化,我們的適應力早在生活里鍛煉得面對任何變化都可以得心應手了。害怕的是心情的變化,那些可以在你心里牽起波瀾的人事物。
踏出社會,努力工作,賺錢養家,與現實赤手空拳搏斗的日子里,越來越清楚了解感性、情感這些東西的壞處,它使人脆弱而難以復原。越是看重的人,傷的越深。冷漠和理性使人能更好的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更好地掌控生活的節奏。
高中同學的聚會,那三年里,有你暗戀了三年的女孩子,你的筆記本里都是她的畫像,有你天天馳騁的綠茵場,你還夢想過加入國家隊……但是你拒絕參加了。你說,大家都早就不是小孩子了,多年不見也沒有共同話題了,聚了也無趣。上班路上偶遇故人,多么熟悉的面孔,你們也曾徹夜長談,也曾游玩取樂,但你幾番猶豫,沒有打招呼,走了。你想,也許是認錯人了,再說多年不見,各有各的生活,還是不要打擾好了。
比起討厭、無趣、各自的生活之類的,更準確的,可能是害怕。一次高中的同學聚會,一次人海里故人的偶遇,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都可能會擊中你的心,打亂你的步伐。醉笑陪君三千場,最不能訴,是往事。一旦發現了這些東西可能帶來的沖擊力,便在可控制的范圍里,盡量避免了。
看到許多關于“成熟”的說法,大多的意思是了解生活的規則,理智地掌控生活的節奏。人們總是喜歡把事情處理得規則化、機械化,并以此為準則。這是避免受到傷害的防御方法。
有句話說,這個世界的意義,無非愛與不愛。我認同這句話。我常想活著的可貴,無非是經歷,然后珍惜收獲。活著,擁有可以感知的時間,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意義了。更幸運的是,因為經歷,我們擁有記憶,我們擁有牽絆,我們擁有愛恨。這些東西都不一定使我們快樂。人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伴隨著哭聲離開這個世界,大抵注定這是一段痛苦的旅程。而擁有可以感知的心,擁有追求快樂的心,我們感知著、追求著,便是意義了。
當然,活著,便為塵世所累,我們離不開物質的供給。對物質的追求,常要求人理智,講求技巧。物質條件的提高,象征著社會的發展,這是規則。活在這個世界,便要遵循世界的規則。但其實物質世界的快速發展,給感知之路填了許多堵。規則并非真理。
有個成語——行尸走肉,意思是說,像死了一樣活著。
我以為,既然活著,就要有血性的活著。何必懼怕改變,何必懼怕波瀾,何必懼怕牽絆,能感知這些復雜的心情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誰也無法阻止我們在心里存一個詩意的世界……
我偶爾想象,等我們老到只能坐在搖椅上慢慢搖的時候,我們會遺憾沒有房子、車子嗎?還是會遺憾不曾為愛瘋狂?而我們心里最珍藏的又是什么呢?
跳舞吧,像沒有人注視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人聆聽一樣。
工作吧,像不需要錢一樣。
去愛吧,像不曾受傷害一樣。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