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間,我已經走過了三十二個春夏秋冬,怪不得人們經常感慨歲月如梭,一年年的過去,才越來越感覺到時光流逝之快,竟然連自己都不自覺地要感慨一下:光陰似箭呢!
問我為什么會這么說,好似過個三十二歲的生日沒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畢竟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而我自己而言,卻意義非凡,二十啷當歲的年紀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在我還十八九的時候,竟然還希望時間過得快點,想要快點畢業,快點自立,快點迎接我的未來的人生,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等待檢閱的士兵一樣,充滿了斗志,懷揣著夢想,要大干一番事業。
就是這樣的景象其實已經是十多年前的自己,而一切都仿佛在昨天,當歲月走到了我想要的年紀,我卻彷徨了,仿佛一下子就被逼到了一個絕境,還要死里逃生,才能一切從頭開始。
索性,我認識了簡書,有了傾訴的地方,還有我那重新撿起來的日記本,又讓我對生活有了從新的認識。
到了這樣的年齡,我卻始終抓不住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能想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又太少,所以結果還是那么讓自己難以接受,而緊接著又會思考下一個問題: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每天生活,每天周而復始,每天工作,每天疲于奔波,每天一日三餐,每天早起晚歸,每天思考吃什么,每天思考穿什么,每天思考講什么,每天思考做什么,總是在一個循環的圈子里,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是一個無限循環的故事。
怎么樣才能跳脫出循環的怪圈,怎么樣才能尋找到人生的意義?怎么樣才能夠讓生命渲染色彩?
剛剛看到了凱瑟琳的報道,一個不到六歲的女孩卻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了數以萬計的非洲孩童遠離了瘧疾,靠著自己的天真和善良做出了超越年齡的偉大創舉,我被她感動了,一個不足六歲的女孩因為幫助別人而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意義,因為自己那顆善良的心而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愛。
誰說只有大了才有能力為社會做貢獻,誰說只有有錢人才有能力幫助別人,六歲的凱瑟琳教會了我人生的意義。
也許,我以前只關注自己的成長,自己成長的了固然可喜可賀,但是關心他人成長也是一件功不可沒的事情,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思考自己的人生過得有多么有意義,如果只把精力放到自己身上,恰恰怎么樣達不到意義的高度,如果想讓自己的生命厚重起來,必須看自己能夠幫助多少人,而幫助人的前提是自己必須足夠強大,足夠善良,足夠關懷他人。
想給以后的自己,提出三點要求:
第一個就是要無時不刻不要保持好的心態。只有自己的心態好了,周圍的人才能夠感受到溫暖,才能夠感受到善意,畢竟大家能夠通過你的心態切換跟你相處的模式。
第二個就是要無時無刻不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一個只關心自己的人最后只有自己,而一個時時刻刻考慮別人的人,才能夠贏得更多的人。
第三個就是要堅持讀書。讀書可以讓人思考,一個時刻思考的人才不會被社會淘汰,就像一口活動的水一樣,學習就好比流動的水,讓自己活躍起來。
加油吧,為遇見更好的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