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AT&T 死于拆分成不同公司,導致不能互補,這是由于股東的短視,為了一時的利益才拆分的
二、
IBM一向比較保守,堅持核心的企業,政府,軍隊市場,這樣可能錯過科技革命的浪潮,但是因為IT技術是必需的,所以它很平穩的度過各次經濟危機。
另外,它大部分業務利潤很高,掙錢少的部門都賣出去了。還有它有很多海外部門,所以經濟危機以美國為核心的情況下并沒有很大影響到它,很多美國的龍頭公司都是這樣子的。
三、
蘋果公司的輝煌和喬布斯在藝術及技術的搭配感悟上密不可分,喬布斯創立了蘋果,也拯救了蘋果,他吸收了別人的創意并將之做到極致,把電子產品做成時尚,真正滿足大家的需求。但這也是一件夾雜著運氣的事情,因為他領導蘋果時,經濟的影響也比較大。不過很顯然的,把一件東西做到無可挑剔是絕對沒有錯的。
四、
安迪-比爾定律
Intel+Windows把原本屬于耐用消費品的電腦,手機等變成了消耗性商品,因為軟件越做越大,硬件的提升并沒有想象中帶來那么多的效率。
反摩爾定律
如果IT公司不能趕上摩爾定律所說的更新速度,那么它就有可能市值大跌,一蹶不振。
五、
英特爾公司生產處理器并精于研究復雜指令處理器,它能成為處理器方面的巨頭公司,有以下原因。
和他競爭的摩托羅拉是一個傳統公司,腐朽的制度太多;公司的領導人水平差很多;英特爾更專注于處理器市場
做精簡指令集的公司都沒有他投入大,而且還互相打價格戰,所以即使精簡指令集更好,但是還沒有哪家公司能做過英特爾
英特爾在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上并沒有什么作為,但是它在處理器市場份額夠大,靠著大量投入,賭博式的開發趕上摩爾定律的進度。
在當今平板,手機等嵌入式處理器橫行的時代,英特爾可能只能守住服務器和pc市場,市值就可能大跌,而ARM可能有更大的發展。
六、
微軟興起于個人微機的浪潮,牢牢把握住了操作系統這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它過強的桌面軟件的基因,使得它無法在互聯網時代走在前頭
七、
甲骨文搶占了關系型數據庫的先機,并通過只賣軟件的方式在8,90年代有了快速的發展。而且甲骨文的統帥埃里森很擅長貶低對手來拉攏用戶,另外他不做沒有利潤的產品,所以公司即使在經濟危機時期利潤率也不錯,最后,他在并購公司方面也很有一手,收購了大量開發應用系統的第三方軟件公司,從而統治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數據庫市場。甲骨文在幾十年中沒有犯過大的錯誤,這連微軟和蘋果也沒有做到,雖然平淡無奇卻能平穩的發展,這就是甲骨文的成功之道
八、
思科作為路由器生產商,在推廣多協議路由器的時候正好符合市場的需求,所以一下子就發展起來了。另外思科鼓勵員工在公司內部創業,如果做的不錯就把這些小公司買下來,從而推動公司的技術進步。最后,它致力于VoIP(Voice over IP,互聯網電話業務)的市場,這讓他有希望領導未來的寬帶通信革命浪潮。但是目前來看有華為的挑戰它壓力很大,而且也不太像能領導寬帶和云計算革命。
九、
雅虎一開始作為一個門戶網站制訂了互聯網行業的規則(開放,免費,盈利),并利用廣告服務獲得了市值的飛速增長,但是在Google,Facebook及微軟的沖擊下,以及一大堆CEO的不當操作下逐漸走向式微。
十、
惠普公司沒有領導過任何一次科技浪潮,雖然它占據微機市場第一的份額很長時間,而且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個特別弱智的CEO菲奧莉娜,她的領導管理能力不足,差點把惠普帶崩,后來新上臺的CEO能力不錯,挽救了惠普。惠普主要經營服務業,個人電腦以及打印機,并沒有涉及高科技,所以受到反摩爾定律及中日制造業的沖擊,一幅藥丸的樣子。。。
十一、
摩托羅拉公司作為世界無線通信的先驅,,開創了整個產業。但是由于過于注重技術,領導人能力不足,內耗嚴重等缺點,最后在CPU,DSP(通信數字處理器),手機等三個優勢領域全面潰敗。
十三、
太陽公司,本來可能可以與微軟,IBM一爭高下。但是太陽公司有很多弊端,它不重視微軟的威脅,沒有明確跟上科技發展的方向,領導人的管理制度很差,也不會利用Java去掙錢,所以最終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碎時市值一落千丈,后來被甲骨文收購。
Novell公司專做網絡操作系統,市場份額一度很大,但在1994年之后微軟出了windows NT,它的市場份額就損失了很多,雖然它并沒有犯什么大錯。
網景公司瀏覽器雖然做得好,但是敵不過微軟變態的競爭手段(免費捆綁銷售),然后它又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內容的重要性,往雅虎的方向發展,所以就崩了。
RealNetworks一開始做視頻播放器,做的還不錯,但是微軟一進入市場就使得它不得不另尋發展方向,比如付費的互聯網聽歌,游戲服務。
十四、
風險投資,初創的公司會先獲取天使投資,然后逐步獲得更多的投資,越早投資的風投風險越大,當然回報就越高。一般最大型的風投公司對10億美元以下的市場是不投資的,他們一般要求幾十倍的回報。一個好的項目必須具備幾個條件:
(1)項目一旦做成,要有現成的市場,而且容易橫向拓展(產品低成本地復制)
(2)今后的商業發展在較長時間會以幾何級數增長
(3)必須具有革命性
風投會在必要的時候幫助公司解決一些麻煩的事情(法律,稅務),也會解決包括銷售等問題。
比較著名的風投公司有紅杉資本,KPBC,NEA等
十五、
信息產業里公司中,第一名占所有分額的70%,第二名20%,剩下的10%,差不多這樣,贏者通吃。這里有三個關鍵的原因:
(1)信息產業制造成本低
(2)信息產品生態鏈之間耦合性非常強
(3)科技產品性能指標是硬性的,一些區別不足以左右用戶的主流選擇
諾威格定律指出,一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之后,就無法使市場占有率翻番了。所以公司只有兩條路可走:
(1)橫向拓展現有業務
(2)轉型
橫向拓展相關業務還算一條可以走的路,而轉型對于大多數公司而言就是一條死路,因為每個公司做到很大時它的基因就成型了,特別適合它所在的領域,所以很難再適應新的領域
十六、
斯坦福大學很厲害,比較自由開放,而且文理兼修,又靠近硅谷,學生能獲得大量實踐經驗,和工業界的聯系很密切,所以有大量創業的想法,學校也相當鼓勵,并盡可能地提供幫助,學生創業成功后再回饋學校,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十七、
各個投資銀行對科技公司(上市的)的興衰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手中有很多股權,而且操縱著金融業,其中以高盛與摩根斯坦利最為厲害。
十八、
Google公司創始人發明了PageRank算法,而且布林和佩奇十分精明優秀,從公司上市就可以看出。Google強調每個員工都是精英,它是一家單位面積博士最多的科技公司,而且這么高質量的人才也確實達到了它的效果。早期Google的凝聚力很強,雖然人數不多,但是辦事開發效率極高,遠超雅虎,微軟。Don't be evil作為Google的行為準則,使得Google有很多的盟友。Google一直保持用技術來競爭,銳意進取,在微軟的領域也敢進行競爭。我感覺,總的來講,Google是個非常棒的公司,雖然現在它發展有了瓶頸,但是只要公司文化不變,再削減人數,保留精英,依舊是最有潛力的公司。
十九、
諾基亞原本是一家木材廠,它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崛起是因為三點
(1)抓住了移動通信從模擬到數字化的契機
(2)政府的大力扶植
(3)推翻了模擬時代摩托羅拉制定的規則
3M公司作為常青樹,創新是很重要的一點,在適當的時候強制淘汰前景不好的產品,產品針對廣大用戶
GE公司一開始是做電氣行業的,后來創新了許多不同的行業,同3M公司一樣,對于沒有發展前景的部門,為了防止它在公司中的話語權干擾公司轉型,會分離出去,至今GE公司仍然是市值極高,信用評級極高的一家公司。
二十、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是公司發展的重要參考,Google的廣告系統,Amazon的電子商務平臺,戴爾的微機直銷模式,騰訊的虛擬物品
二十一、
互聯網2.0的特征
(1)必須有一個平臺,可以接受并管理用戶提交的內容
(2)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讓用戶可以在平臺上開發自己的應用
(3)交互性非競爭性和自足性
二十三、
云計算很好的整合了計算資源,也可以方便數據的共享,對整個社會節省資源非常有幫助,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二十四、
下一個發展方向,
新能源或電池
生物制藥技術
綠色農業
電子商務
無線業務
云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