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互聯網兩招殺死一個傳統企業
這幾年,有危機意識的傳統企業,害怕一個轉身被跨界物種——互聯網+秒殺。所以研究互聯網思維的風潮不斷,有人說是流量、粉絲、眾包、共享、大數據…..提煉了一堆術語,互聯網人自己估計都有點暈,還是沒幫傳統行業找到御敵大招。
其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萬變不會離其宗。互聯網進入傳統行業,掀起腥風血雨只需要兩招。
第一,極致服務
在互聯網普及以前,我們國家主流的價值觀是權利本位的。企業對付小老百姓的態度只比行政機構好那么一點點,顧客只是一串財務數字,所以才有“店大欺客”這種精辟的民間總結。直到互聯網時代,平凡人的蝴蝶效應之所以帶來了新商業模式,是因為每一個平凡個體獲得了應有的尊重。
比如,互聯網進入零售行業后,賣家搭訕言必稱“親”,下單后不滿意允許反悔,收貨后不滿意允許退貨,我們小小草民一個差評過去,就夠賣家心驚肉跳好一陣兒的。且不說還有我們最愛的足不出戶買買買。
再比如,互聯網進入出租車行業后,打車難、等待時間長、被拒載、被繞路、被拼車等痛點一夜之間得到了解決。
第二,高性價比
傳統行業從供應方視角組織資源生產產品,互聯網從需方視角組織資源生產產品。傳統行業的產供銷鏈條決定了產品一分錢一分貨,互聯網打散產供銷,根據用戶痛點對產供銷重新做加減,所以產品一分錢十分貨。
比如,滴滴打車通過削掉出租營運份子錢、牌照錢,把司機角色分包給私家車來降低成本,然后再通過調度激勵機制,鼓勵司機為我們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
再比如,小米手機通過砍掉傳統分銷渠道、把利潤轉移到軟件和小米生態鏈。才能為我們提供接近成本價的智能手機。
后記,打敗傳統企業的互聯網思維并不復雜,企業現存價值觀才是傳統企業成長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