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面食里面,我其實是不大愛餛飩的。但是幾十年下來,也偶爾會吃到幾碗特別好的,那滋味就一直留在記憶里。
上海老城廂長大的孩子們大凡都吃過柴爿餛飩。讀書的時候作業做得晚,經常有獎勵吃碗陽春面或者柴爿餛飩。餛飩攤主包起小餛飩速度奇快,單手一捏即可,嘆為觀止。水沸了拿一個小勺在各個佐料碗里挑上蔥花蛋皮榨菜紫菜及各種調味。小餛飩皮多餡少,但就是薄薄的皮,浮沉在這一碗配料里,才特別銷魂。
老城廂現如今是拆遷的面目全非了,然而曾經的董家渡輕紡市場邊上有過一家餛飩店,也是記憶中極難超越的。店家主打蝦肉和咸蛋黃餛飩,還可以選擇雙拼,有種老上海特有的周到。這家的餛飩皮特別有嚼勁,獨到之處是餡料自帶汁水。同時還兼賣寧波湯團,黑洋沙和鮮肉,嬰兒拳頭那樣大一枚,嗜糯米的老太太們在店里吃得搖頭晃腦無限滿足。
其實會拿餛飩出來寫,是因為好公好婆近日突然放棄了多年來的薺菜肉餡改良配方做純蝦肉款了,成為全家大小食肉胖子們的福音。晚上吃,下午新鮮采購蝦肉和餛飩皮,經好婆手只只裹得飽滿滾圓。好公邊燒開水邊擱湯,碧綠的蒜葉撒上重重的胡椒粉,餛飩入碗時挖一勺豬油,咬下滿口鮮香,說是一碗有靈魂香氣的餛飩也不為過。
晚間加班,躡手躡腳進門,卻見老人守著煤氣就等著下一碗餛飩,然后笑瞇瞇的看著你吃完。這種時候,別問我減肥是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