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用“三個F”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為了在沒有導師的時候有效地練習某種技能,牢牢記住以下三個F,將是有幫助的。這三個F,其實是以字母F開頭三個單詞,即: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以及糾正(fix it)。將技能分解成一些組成部分,以便反復地練習,并且有效地分析、確定你的不足之外,然后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它們。馬戲團演出指揮、非母語英語課程的學生、本杰明·富蘭克林等,全都驗證了這種方法。富蘭克林的方法,也是在人們沒辦法得到導師的指導下創建心理表征的優秀模板。他在分析《觀察家》中的文章并思考什么使那些文章出彩時,也在創建一種心理表征(盡管他并沒有從這方面去想),他可以用這種表征來指導自己的寫作。他練得越多,心理表征也越成熟,直到他達到了《觀察家》投稿人的水平。此時,他的身邊并沒有具體的例子可供借鑒。他已將優秀的寫作水平內化于心,即他已經創建了心理表征,那些表征抓住了寫作的突出特征。
——《刻意練習》P199-P200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刻意練習”一詞近兩年非常流行,很多人渴望通過刻意練習來幫助自己成功,但是如何來刻意練習,并不是人人知曉。《刻意練習》一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方法,幫助我們理解。本片段講述的是在沒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個人如何來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以便進行刻意地練習,進而獲得成功。
在講述操作步驟之前,首先要對心理表征的概念作出解釋,所謂心理表征,簡單的講就是認知的呈現方式,它可以是一個詞、一幅畫面,乃至一種思維方法、一種規律。我們這里所講的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即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時,能夠抓住本質、發現規律。那么,如何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呢,本片段給我們提供了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目標技能進行分解,找出其構成部分,如將寫作分為主題、措辭、邏輯結構等組成部分,然后就各個部分進行反復地練習;
第二步:通過有效的反饋,如與該技能所處領域的杰出人物的作品進行對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第三步:確定自己的不足之處后,嘗試各種辦法進行提高。
要注意的是,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上述三步往往要反復地運用,才能找到本質,發現適合我們自己的方法。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做了律師后,經常會聽別人說,感覺你們好厲害呀,要背很多法條哦。好像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律師,必須有超強的記憶力,大量的法條可以信手拈來。但其實大部分的律師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律師的優秀,并不在于他記住了多少法條,而是他對法理學以及法律邏輯的深度運用。
雖然我們在法學院學習了大量的法律,通過了司法考試,拿到了法律從業資格證,但是在進入律所后,還是要有一年實習期,并經過律師協會組織的面試,才能拿到律師執業證,稱自己為律師。在這個過程中,考驗我們的并不是我們背會了多少法條,而是我們是否具備了法律人的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其實就是法律人的心理表征。
在我通往執業律師的過程中,基本上也使用了片段中的方法來創建自己的心理表征,受益匪淺。比如,實習期間,為了提高對案件的法律分析能力,我反復研讀了各級法院發布的指導案例、編寫的案例書籍以及優秀前輩撰寫的各種案件實錄,從而發現自己思維上的不足,不斷地查漏補缺。
A2(以后我怎樣應用)
除了在專業學習上,接下來我也會在其他方面,運用上述方法,創建自己的心理表征,進行刻意地練習。以外語學習為例:
第一步:就發音、閱讀、聽力各個部分反復地練習;
第二步:通過讀原版書、參加口語角等找到自己的不足;
第三步:就不足部分進行針對性練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