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三)我能貢獻什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書中有兩個結論,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二是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門課程,但卻是可以“自我訓練或自我修煉”的,有效性乃是一個人自我發展的關鍵,也是組織發展的關鍵。


圖片發自簡書App

(1)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注重貢獻,并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他常自問:“對我服務的機構,在績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貢獻?”他強調的是責任。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所謂有效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水準及其影響;2.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包括對上司、對同事和對下屬;3.各項管理手段的運用,例如會議或報告等。 可是大多數的管理者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重視勤奮,但忽略成果。他們耿耿于懷的是:所服務的組織和上司是否虧待了他們,是否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他們抱怨自己沒有職權,結果是做事沒有效果。
(2)管理者的承諾 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所屬的部門所限,才能看到整體的績效,同時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視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地方。因此,他會考慮自己的技能、專長、作用,以及所屬的單位與整個組織及組織目標的關系。只有這樣,他才會凡事都想到顧客、服務對象和病人。事實上一個組織之所以存在,不論其產品是商品、是政府的服務,還是健康醫療服務,最終目的總是為了顧客、為了服務對象,或為了病人。因此,重視貢獻的人,其所作所為可能會與其他人卓然不同。
(3)提出“我能做出什么貢獻”的問題,是為了挖掘工作中尚未發揮的潛力。事實上許多工作看起來成績輝煌,但是與潛在的貢獻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
(4)“貢獻”一詞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一般機構對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直接成果;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培養與開發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如果在成效中缺少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那么機構就會衰敗甚至垮臺。因此,管理者若想做點貢獻,就必須在這三方面下工夫。不過在這三者之中,哪個最重要,哪個其次,那就要看管理者本人的情況,以及他所處的地位及機構本身的需要了。
(5)一位管理者能重視貢獻,是人才發展最大的動力,因為人可以隨外加的要求調整自己。重視貢獻的管理者還可以幫助那些與他共事的人將眼光放得更遠,這樣也就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水準。
(6)對貢獻的承諾,就是對有效性的承諾。沒有這項承諾,管理者就等于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這必將有損于其服務的組織,也必將有損于與其共事的同事。
(7)一位管理者的職位越高,他在對外方面所需的貢獻也越大。因為在一個組織里,通常只有職位最高的管理者,才能在對外方面自由活動。
(8)專業人員必須使他本人有效,必須使他的專才有效。他必須考慮到他的產出供什么人使用,也必須了解用戶應該知道些什么才能有效使用他的產出,從而產生成果。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這一點,因為他們都有想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動力,總想了解別人需要什么、發現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些什么。他們會向機構內部人員(包括他們的上司、下屬,特別是其他部門的同事)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便于你為機構做出貢獻,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貢獻?需要我在什么時候,以哪種形式,用什么方式來提供這些貢獻?”
(10)有效的人際關系,有下列四項基本要求。而著眼于貢獻,正可滿足這些條件: ?互相溝通; ?團隊合作; ?自我發展; ?培養他人。 1. 互相溝通是近20多年 最引人重視的一項管理課題。無論是在企業界、公共行政機構,還是在軍事機關、醫院里,這個課題都受到極大的關切。2. 強調貢獻有助于橫向的溝通,因此能夠促成團隊合作。 “誰需要我的產出,并使它產生效益?”這個問題能幫助我們看到與管理者責任范圍無關的一些人的重要性。信息處理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越需要去創造機會進行有效的溝通。 3. 個人能否有所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是否重視貢獻。4. 重視貢獻的管理者必然會同時啟發他人 尋求自我發展。這樣的管理者設定的標準,一定不是他個人認定的標準,而是以任務需求為基礎的標準。而且,他設定的標準,一般來說要求很高,是高度的期望,是遠大的目標,是具有重大沖擊力的工作。
(1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能從會議中得到什么,也知道會議的目的是什么或應該是什么。他會自問:“我們為什么要召開這次會議?是為了某項決策?是為了宣布什么?還是為了澄清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他會在事前想清楚會議目的,想清楚要求什么報告,以及想清楚簡報的用意。他一定堅持開會必須真正有所貢獻。
(12)重視貢獻是一項組織的原則,使管理者能掌握各項工作的關聯性。 重視貢獻,還可將管理者的先天弱點——過分依賴他人,以及屬于組織之內——轉變為力量,進而創造出一個堅強的工作團隊來。 最后要交代的是,我們常有一種傾向:為組織內部所惑,跳不出組織之外。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視線從“內部事務、內部工作和內部關系”轉移到“外部世界”,轉移到組織的成果。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努力與外界進行直接接觸,包括市場和顧客、社區的病人,及政府機構以外的公眾。 總之,重視貢獻,就是重視有效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