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我不想把提到的幾個概念列舉出來,只想把幾句給力的話摘抄下來:
贏了孩子,使孩子 成為失敗者。
贏得孩子,獲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自尊:孩子需要感覺到自己被人需要。
贏得孩子四步:
1、表達出對孩子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寬恕。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
友善、關心和尊重是四步的根本。
如果我們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事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
1.孩子是社會的人
2.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孩子們的察覺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很差。(德雷克斯)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4.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以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當孩子行為不當,請你把這一錯誤看成是一個密碼,并問自己:“她真正想告訴我的是什么?”
5.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能做的事情。”其原因是:如果我們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或者他們“理應”享受特別的服侍。
培養孩子責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導孩子依靠自己。
太多的大人只是“責備”孩子,而不是承擔他們自己應盡的職責。
列個清單:老師為學生做了多少?父母為孩子做了多少?(本應他們自己做的事)
分擔任務會增強孩子的歸屬感、教給孩子生活技能和體驗社會責任感。
7.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矯正錯誤的三個R:承認 、和好、解決。
8.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愛和合作
自我檢討一下: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總是單刀直入:“你認為你這件事哪里不對?”真正沒有讓孩子體會到我在關心他,愛他的表現,這得改。
對于社會責任感這點,也體會到經常被照顧的孩子不會感恩,反倒會覺得理所當然。這點我有所意識,所以在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上也有所注意,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準備水洗臉洗腳刷牙。甚至于今天早上在我的幫助下體會了下自己煮餃子,盛餃子,使用洗衣機。一切慢慢來,我的思路是:他連自己都不會照顧,如果我有一天老得動不了了,何能指望他照顧我一下下。昨天在孩子幼兒園參加家長會老師也提到孩子自理能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