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二天第二章打卡
問題1:“贏得”孩子與“贏了”孩子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使孩子成為失敗者;而“贏得”孩子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和善而堅定),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并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是獲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問題2:什么是“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想想孩子讓你覺得你受到了挑戰的一個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怎樣使用這些步驟?
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問孩子對于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記得孩子快2歲時吃飯突然不坐餐椅了,就要坐到大人身上讓抱著吃飯,不抱就哇哇哭,當時我就想著哭就哭吧,我也不抱她,不能慣她這種在人身上吃飯的習慣。就這樣持續了三天都不見效,讓我很苦惱,每次吃飯就跟鬧革命一樣。我就開始反思自己,我是想贏了孩子而不是要贏得孩子,并沒有試圖去理解孩子為什么要這樣。于是改變策略,自己稍微下蹲了一點正好和寶貝坐到餐椅上一樣高去看餐桌,這才發現如果飯菜多的話她自己坐會看不到全貌,菜有點遠自己無法夾到。就跟她說:“你是覺得坐在那里不自由,不能自己夾到想要的飯菜,對嗎?”她頻頻點頭,我又說:“不能吃到自己想到的好傷心,媽媽只想著讓你坐到那兒吃飯,而沒有想你的感受,對不起,咱現在一起想個解決辦法吧。”她對著我笑了笑,因為她還不能很利落的說出自己的方法,我就邊重新擺飯菜,盡量離她近一點,也挪了挪餐椅,并讓她自己坐著吃飯感受一下,從此便不再抗拒自己獨立坐在那兒吃飯了。在這個過程中,她再哭再鬧,我都克制著自己的情緒,耐心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