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新石器時代的貝殼項鏈(公元前15000年)
新石器時代(英語:neolithic),指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后一個階段,以使用磨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時代在地質年代上已進入全新世,繼舊石器時代之后,或經過中石器時代的過渡而發展起來,屬于石器時代的后期。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磨制石器與打制石器的區別編輯
1、制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主要采用打制方法,形態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礎上采用了磨制技術,工具更加精細。
2、功能上,打制石器是與漁獵生活相適應,效率低,磨制石器是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勞動效率要高得多。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新石器時代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世界各地這一時代的發展道路很不相同。由于各地新石器時代的情況很不一致,所以沒有統一的分期標準。有的地方分早晚兩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現少量銅器但還不會有意識地制造青銅合金時,單獨列出一個銅石并用時代,作為從新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的過渡期;有的地方在農業產生后的很長一段時期里沒有陶器,因而被稱為前陶新石器時代或無陶新石器時代; 有的則把這個階段歸入新石器時代晚期。有的地方在1萬多年以前就已出現陶器,卻遲遲沒有農業的痕跡,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發達。所以并不是3個特征齊備才能稱新石器時代;
西亞、北非和歐洲西亞的新石器時代發展較早,考古研究也較深入。這里是農業起源最早的地區,以后又最早出現金屬器,最早進入文明時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亞最早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安那托利亞(今土耳其)和扎格羅斯山山前地區,即所謂農業起源的新月形地帶。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這一地區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潮濕,夏季炎熱干燥,有適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馴養的動物,從舊石器時代到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已有相當的基礎,因而成為最早出現農業和養畜業的地區。
經濟生活仍然基本上是漁獵和采集。因原來適應寒冷氣候的大型動物消失,人們面對現生的動物群,改以獵取中小型野獸為主,其中大宗的獵物是鹿類。狗已成為家畜,在歐洲和西亞的一些地方,可能已開始馴養豬或山羊。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隨著人們采集活動經驗的積累,在西亞一些地區,采集目標逐漸集中于大麥、小麥等野生禾稼,這可看作是農業起源的前奏。人們還從水域獲取更多的魚、貝類,以豐富食源。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此時繼續使用直接打制的大型石器,而占主體地位、工藝更為成熟,出現用細石片鑲嵌在骨木柄上的箭、刀等進步的復合工具。鏢、錐等骨器也較為精良實用。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弓箭的普遍使用,使狩獵效率大為提高。總之,整個漁獵采集經濟比舊石器時代有了長足進步。人們除依舊利用自然洞穴棲息外,還有了季節性的窩棚居址。埋葬死者的習俗比舊石器時代也更加復雜。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歐洲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突出特點,是盛行幾何形細石器。這種細石器呈三角形、梯形或不規則四邊形等形狀。在西歐南部 和南 歐地區 , 先后分布有阿齊爾文化和塔德努瓦文化,均因法國的同名遺址而得名。塔德努瓦文化的海濱河口居民點中,有些堆積層含有人們食剩的大量貝殼和魚骨等,形成為最初的貝丘遺址。在西歐北部和北歐地區有馬格勒莫瑟文化,因丹麥的馬格勒莫瑟遺址得名。該文化分布很廣,在英國的斯塔卡遺址發現有木槳、家狗等重要遺存。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西亞重要的中石器文化有凱巴拉文化和納吐夫文化等。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大約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便進入原始新石器時期,有了農業和養畜業的萌芽。
公元前8000~前7000年,先后進入前陶新石器或無陶新石器時期,已種植小麥、大麥、扁豆和豌豆等,開始飼養綿羊和山羊,有的遺址還有豬骨。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這個時期的典型遺址耶利哥遺址,已出現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圍墻和濠溝,墻內有石砌的镃望塔。這在世界上同類建筑中是最早的。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大約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亞各地先后進入有陶新石器或發達的新石器時期。最早的陶器可稱為土器,火候極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現彩陶。這時農業已有進一步的發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農業。房子一般為多間式、平頂,有的房內有牛頭形塑像。大約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這里的一些遺址有了銅器(個別遺址中用冷鍛法制造的銅扣針等,可早到前7500年左右),進入銅石并用時代。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彩繪陶碗哈蘇那時期,約公元前5500年哈蘇那陶土燒制,彩繪Dm. 24.900 cm伊拉克巴格達國家博物館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西亞 **的新石器文化在發展中對周圍地區產生過明顯的影響,一是向北非尼羅河流域傳播,一是向歐洲東南部擴展。尼羅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分為3期,從早期開始即為有陶新石器階段。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北非其他地區 **的新石器文化分為三大系統: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薩傳統的新石器文化。在歐洲的希臘本土、克里特島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亞等地存在過前陶新石器文化。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從陶器出現以后,歐洲南部主要有印紋陶文化,而多瑙河流域則為線紋陶文化,這些地區在進入銅石并用時代后出現了彩陶文化 (見特里波利耶-庫庫泰尼文化)。而東歐較北地區在新石器時代則流行小窩篦紋陶文化等。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中亞、南亞和東南亞 中亞大約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進入新石器時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該文化分布于土庫曼斯坦境內。石器大多繼承當地的中石器時代傳統而多細石器,同時也新出現磨制石斧和磨谷器。已種植小麥和大麥,飼養山羊。陶器均為手制,胎中多摻草末,除素面外還有一些彩陶。從總體文化面貌來看明顯受到西亞新石器文化的影響。中亞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較晚,其代表為克爾捷米納爾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經濟以漁獵和采集為主,陶器多飾刻劃或戳印紋,彩陶極少。
**南亞次大陸 **較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約開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帶。居民種植小麥、大麥,飼養綿羊、山羊和牛。大約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現陶器,并且很快出現彩陶。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進入銅石并用時代。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有種植薯芋為主的新石器文化,沒有發展起真正的農業經濟。
北亞和東北亞 日本是世界上陶器出現最早的地區,蒙古和西伯利亞也有個別遺址的陶器年代接近1萬年。但這個地區的磨制石器一直不很發達,農業出現的年代也很晚,與西亞情況正好相反。這個地區的陶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筒形罐特別流行,一般為灰褐色,飾刻劃紋或壓印紋。在日本,陶器多繩紋,故日本的新石器時代又稱繩紋時代。朝鮮和西伯利亞的陶器則多施篦紋。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朝鮮的新石器文化因受中國東北新石器文化的影響,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已發展起旱地農業,種植粟和黍。蒙古東部地區在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也已種黍,并飼養牛羊等家畜。日本的農業只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因受大陸的影響,才急速發展起來的。西伯利亞則一直以漁獵和采集經濟為主。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中南部 這些地方的史前考古通常不使用新石器時代這一概念。但若用舊大陸考古學的標準去衡量,那里也還存在新石器時代文化。
美洲在歐洲殖民者到達以前基本上處于新石器時代,即使已創立高度文明社會的瑪雅王國(見瑪雅文明),也基本上不使用金屬器。美洲是農業起源的重要地區,那里最先培植玉米,還有豆類和南瓜,印第安人稱之為三姊妹。家畜僅有駱馬一種。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大洋洲在殖民者進入以前基本上仍處于狩獵、采集經濟階段,不會制造陶器,所以那里的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界線不大明顯。非洲中南部的新石器時代仍多打制石器,種植薯芋,同東南亞的情況有些類似。
中國 中國大約在前1萬年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由于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區別,大致分為三大經濟文化區: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①地農業經濟文化區,包括黃河中下游、遼河和海河流域等地,這里是粟、黍等旱作農業起源地,很早就飼養豬、狗,以后又養牛、羊等。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①水田農業經濟文化區,主要為長江中下游。嶺南地區農業則一直不發達,漁獵采集經濟占有較重要的地位,可劃為一個亞區。本區很早就種植水稻,是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飼養豬、狗,以后陸續養水牛和羊。
②狩獵采集經濟文化區,包括長城以北的東北大部、內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積大約占全國的2/3。這個區域除個別地方外基本上沒有農業,細石器特別發達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發達。上述除第③區因考古工作不夠深入難以分期外,前兩區大致可分為4期:早期約當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以華南的洞穴遺址和貝丘遺址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和陶器,農業已有萌芽,個別地點已會養豬。
中期約當公元前 7000~前5000年,華北的磁山文化等已有較發達的旱地農業,種植粟、黍,養豬,并有較發達的磨制石器和陶器;華中的彭頭山文化(見彭頭山遺址)等已栽植水稻,養豬和水牛等,磨制石器尚不多見 ,陶器則比較發達 。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紅山文化是東北地區以出土玉器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文化,萌芽于公元前80006000年前后,發展于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輝煌于公元前40002500年前后,一般把公元前60003000年這一時期帶有紅山文化特征的玉石器通稱為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的細石器,是一種用瑪瑙以及其他地方質地堅硬的的玉料,打制而成的。其種類包括箭鏃,手斧,以及骨柄石刃刀等。 箭簇是狩獵的工具,其鋒利的箭頭至今還鋒芒畢露。箭簇長短不一,有的只有指甲大小,有的長如小刀。有的箭簇上兩邊還精細地雕出鋸齒。這些細小的鋸齒,一方面說明,紅山文化時期的玉雕工藝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說明,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已經知道鋸齒狀的箭頭是一種更具殺傷力的武器。長期的生存需要使新石器時代的原始居民已經在實踐中增長了不少物理知識。
紅山文化的箭簇選用的瑪瑙,是一種寶石。現代的人們往往把它作為首飾的材料,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居然奢侈到把它作為狩獵工具。紅山先民們還用瑪瑙和玉髓加工一些其它石器工具,如刻刀和刮削器。這些石器都有尖銳的棱角,且有足夠的硬度。玉髓的硬度在摩氏6.5-7之間,而一般軟玉的硬度只有摩氏6-6.5之間,因此說,用這類石器刻劃一般的木頭、石頭甚至玉器是完全可能的。
也有的學者認為,紅山文化的箭簇不應該稱之為箭簇,它實際上也是一種石制工具,是用來刻劃石器或者陶器的。因為這類箭簇狀的瑪瑙工具并沒有柄,不能安裝在箭桿上,它只能用手拿著來刻劃其它器皿。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大地灣遺址位于甘肅省秦安縣王營鄉的邵店村東,清水河南岸。從 1978—1982 年,考古學家們經過 5 年的挖掘,清理出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期的大量房址、灰坑、窯址和墓葬,生產工具數以千計,還有大批生活用具、武器和裝飾品。在這個遺址中,有距今 7350—7800 年之間的一批房址和墓葬,遺跡和遺物揭示出新石器時代早期渭水流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原始氏族的生活、喪葬習俗。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大地灣F901宮殿遺址保護大廳
F901房屋遺址是大地灣240座房址中的“原始大會堂”,整座建筑總面積達420平方米,望山背水,為復合式宮殿結構,中軸對稱,前呼后應,主次分明,由前廳、主室、后室,左右側門及門前棚廓等六大部位組成,共有142根木柱用以支撐并堅固墻體。主室則用8根支柱將空間一分為九,其中中心支柱直徑50厘米左右,高度大約相當于今天的二層樓房。這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剛剛告別山洞穴居,沒有吊裝設備和金屬器具的條件下,實在讓人難以想像他們是如何完成這一杰出建筑群體的。其二是在面積達130平方米的主室地面由一種類似于現代混凝土鋪成的地面,經敦煌和國內外著名的水泥專家和材料分析專家測定,這塊類似于現代混凝土地面平均強度為每平方厘米抗壓120公斤,相當于今天的100號水泥沙漿地面。這同古羅馬人用火山壓制成的水泥同屬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建筑用材。考古工作者再挖掘時還意外發現在混凝土地面之下,先民們使用了一種可防潮保暖類似于現代“輕骨料”的建筑用材,狀似糯米粒,中空有隙。而這種“輕骨料”用材有據可查始于清代晚期。如果把這兩處大地灣遺址尊稱為史前建筑史的“活化石”樣本,一點兒也不過分。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賈湖遺址 賈湖遺址的地層比較單純,主要為裴李崗文化遺存,絕對年代為BC7000—BC5800年,距今9000年左右。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提供了連接黃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間新石器文化關系的一個連接點。發現有房子、陶窯、墓葬與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缽、雙耳壺與錐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崗文化同類陶器特征。有契刻符號的龜甲與石器 ,其契刻符號可能與原始文字有關。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晚期約當公元前5000~前3500年,華北主要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農業進一步發展,有較大的聚落,如半坡和姜寨等(見半坡文化,姜寨遺址),流行多人二次合葬,發達的彩陶是一大特色。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華中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大溪文化等。河姆渡文化有極為豐富的稻谷遺存和骨耜等水田耕作農具,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筑往往用稻殼摻泥抹墻,陶器胎壁內也摻有大量稻殼,表明稻作農業已有很大的發展。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73年,第一次發現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況。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象牙梳
新石器時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梳妝用具
1959年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長16.2匣米,寬6.1-8厘米
這件象牙梳略呈長方形,上端鉆3個圓孔,邊緣還刻有溝槽,似為鑲嵌之用。主體部分鏤雕出由3行條孔組成的旋紋圖案,并內填“T”形花紋。下端共有17個細密的梳齒。象牙梳造型美觀,工藝精致,是迄今為止遠古時期保存最為完好的梳子。此象牙梳是用象牙制成,背厚齒薄,共有16個細密的梳齒,梳身采用鏤雕技術,雕出由3行條孔組成的“8”字形圖案,是迄今為止原始社會保存最為完好的梳子。與此同時,還發現了象牙筒,可能是裝梳子的用具。在許多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過骨簪、玉簪、玉發箍等固定發式或美發的用品,可見當時的人們十分重視梳理頭發,并流行梳髻。
大汶口文化后期,社會財富日益豐富,出現了財產及社會階層的分化,這種分化在大汶口墓葬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在大汶口100余座墓葬中,有些墓空無所有,多數墓葬只有幾件簡單的陶器或石器,而少數大墓的隨葬品卻多達100多件。這些大墓不僅擁有大量制作規整、器類繁多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品和工具,更有貴重的象牙器、玉器、鑲嵌松綠石的骨雕工藝品。這件鏤雕旋紋象牙梳即出自一座大墓,墓主人生前應該是一位社會地位顯赫的人物。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安徽凌家灘文化遺址 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遺址還出土了兩件科學文化史上有著特殊意義的文物——玉龜和玉版。專家推測,玉龜和玉版,有可能就是遠古洛書和八卦。在即將開始的安徽凌家灘文化遺址的第五次發掘,將采用紅外線攝影技術,尋找可能存在的5000年前的文字。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新樂文化 **中國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遼寧沈陽北郊區新樂遺址的下層遺存而得名。又稱新樂下層文化。年代為公元前5300~前4800年。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漁獵是經常性的生產活動。石制工具有打制的,也有磨制的,器形有斧、鏟、鑿、鏃、磨盤、磨棒等;還有細石器。發現平面為圓角長方形的半地穴房址。新樂文化出土的煤精制的圓泡形飾、墜飾和珠等,是中國最早的煤精工藝制品。陶器多夾砂紅褐陶,火候較低,陶質疏松,并常飾有壓印的“之”字形紋和弦紋等,種類有直口筒形深腹罐、鼓腹罐和斜口簸箕形器等。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仰韶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廣泛,延續之久長,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而成為中國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骨珠項鏈
新石器 仰韶文化
骨珠項鏈出土于一座少女的墓中,由8577件骨珠組成。所謂骨珠,實際上是細骨管上鋸下的小薄骨片。原始人一般用細石器切鋸骨片,這是非常費時費工而又非常細致的工作。姜寨氏族為了一個少女,竟然不惜耗費大量的勞動為其割鋸如此多的骨片,確實耐人尋味。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石家河文化銅石并用時代文化,距今約4600─4000年。因發現于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而得名。此地有一個規模很大的遺址群,多達五十余處。該文化已經發現有銅塊、玉器和祭祀遺跡、類似于文字的刻劃符號和城址,表明它已經進入文明時代。陶器大部分為黑色,不過也有不少紅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該文化的一大特色。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陶塑個體均很小,有獅、象、虎、雞、魚、龜,還有人像。這些小塑像集中出土于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在埋小孩的甕棺中,往往出有不少玉器,造型豐富,有人面、飛鷹、豬龍、蟬、璜、管等,雕刻精細,工藝水平相當高。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該文化出現如石家河遺址群那樣的中心聚落,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當時的經濟生活以稻作農業為主。在鄧家灣遺址發現了銅塊和煉銅原料孔雀石,標志著冶銅業的出現。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于小型玉器。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 、狗 、羊 、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術、祭祀活動之用,鄧家灣似為專門產地,通過交換輸往各地。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別懸殊。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長3米多 ,隨葬品百余件 ;另一座成人甕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該文化已發現的玉器墓之首。鐘祥六合大多數甕棺內隨葬玉石器及玉石料。這些表明人們以玉器為財富。一般認為,該文化已處于原始社會瓦解階段。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最后一期是銅石并用時代(也可不歸入新石器時代),約當前3500~前2000年。這時華北主要是山東龍山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華中主要是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這時已普遍出現小件銅器,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湖北天門石家河和湖南澧縣城頭山的城址等。房屋建筑中出現分間式大型建筑,開始用白灰和土坯抹地、筑墻。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陶器普遍采用輪制,出現大量的精美玉器,石器中鉞、鏃等武器明顯增加。墓葬出現兩極分化,大墓往往有棺有槨,有豐富、精美的隨葬品;小墓則既無葬具,多數也沒有任何隨葬物品。良渚文化中甚至出現大規模的人工堆筑的貴族墳山。這種物質財富的增加和貧富與社會地位的兩極分化 ,預示著文明社會行將來臨。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處余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余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拓斯珠寶」世界各地新石器時代的 | 首飾

--------------------------TO BE CANTINUE--------------------------
文/TOPS JEWELLERY拓斯珠寶
| 你能擁有的奢華精品首飾 |
+v:TOPS拓斯珠寶
References: from 珠光翠影 中國首飾史話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63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94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7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65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90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19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13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88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18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38評論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7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49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45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2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9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8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35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