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追風箏的人》,《大話西游1&2》后,對這么一段話很有感覺:
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發現自己在努力也沒辦法做成某些事情的時候,第三次是明知道有些事情無能為力,但還是會去全力爭取的時候。
這也是知乎上“哪一段話讓你有醍醐灌頂的感覺?”的其中一個獲得兩萬點贊的回答。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后小記
內容偏雞湯,弘揚人人都要追尋自身被賦予的天命。上帝對追隨自己天命之人是慷慨的,會給他很多啟示,如果用心讀懂這些啟示就會找到最終的答案并完成天命。
但仔細想想這不僅僅是雞湯。這是一種精神,而且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告訴我們堅持自己的信念有多重要。層面不管眼下有多困難,都不要慌張,要仔細觀察和聆聽周遭的變化,觀察自己內心的變化。唯有這樣才能沖破黑暗迎來黎明。
此外這本書教會我兩個方法論的東西。 面對羊群和寶藏,男孩進退兩難,但在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和想要得到的東西之間,必須做出選擇。得到和失去是共存的,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往往要知道你失去了什么,失去一樣東西的時候要期待你將會得到什么。
欣賞世界上的美景的同時永遠不要忘記湯匙里的兩滴油。不忘記目標,才會知道路上該欣賞什么風景。
《追風箏的人》讀后小記
內容簡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場風箏比賽后發生的一件悲慘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不得已逼走了哈桑。不久因為國內戰亂,自己也隨父親逃亡美國。 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再度踏上久違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克服心魔,做出抉擇。
這個關于救贖的故事對于內心起伏的描述很細膩。我在一個星期的上下班地鐵上讀完的,一路讀下來心情隨著作者的敘述一直有種緩慢的沉重,就像自己故意對一個人做錯了一件事,那個人還不責怪你,你又無處去補償。終于在作者一次面對強壯對手挑戰,被逼絕路,被對手一頓暴揍中,迎來了身體的徹底釋放,同時也是一次心理上的救贖。
讀完想到了那個道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或者還給別人,或者還給自己。成長的軌跡不是單向的,今天做出的事情一定會在某天再次回來的。往往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不經意間回到過去,或追思,或懺悔,或背叛,或救贖。冥冥之中似乎有個聲音。凡人凡事能得到一個心安理得的結果便是大功告成,功德圓滿。
重看周星馳《大話西游》小記
我這一代的人應該都看過很多遍了,但總是在隔了一段時間后會想再去重溫一次,而每次都會讀到不一樣的感受。但我記得每次看都有一種同樣的感覺:一種說不出來的悲涼。這次我想借此機會說幾句。
看似個喜劇實則是個悲劇,周星馳本人私下也說過他的喜劇大多都是悲劇。至尊寶本來是喜歡晶晶姑娘的,為了拯救喜歡的人,假想時光能夠倒流。但倒流回去之后遇到了紫霞,那個視他為真命天子的人,第一次對她說那段一萬年期限的對白,其實是在撒謊。不過漸漸發現他其實是喜歡紫霞的,紫霞為了他寧愿從仙退為凡人,為他擋劍。故事到這還只是很平凡。為了得到紫霞,至尊寶必須戰勝幾乎不可能戰勝的牛魔王。于是引來故事的一個高潮,選擇擺在至尊寶面前,戴上緊箍咒法力會大增也許可以戰勝牛魔王,但從此就不能有凡人的七情六欲。至尊寶選擇了戴上緊箍咒,但也從此開始了注定孤獨的一生。電影的結尾是另一個高潮,配上那曲一生所愛,加上那句真真切切的自話:那個人好像狗一樣。回到文章開頭說的第三次成長,不就是這個情境嘛。明知道有些事情身不由己,但還是要去盡全力,其中滋味只能自己獨自品嘗。這就是平凡的生活哲理。
小結:
一句話總結本篇想說的就是:關鍵時刻還是要果斷抉擇,要靠信念去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據此,才算真正的成長。
一個詞總結就是:勇氣,敢于行動敢于承擔責任的勇氣。(~此處有個握緊的拳頭~)
**文章也同時發表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 - 非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