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事散逐香塵——日本平安朝才女群像

平安時代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鼎盛時期,此時涌現的大量女性作家,成為日本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平安朝才女輩出的現象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自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至鐮倉幕府成立,貴族文化在約400年的時間里逐步發展、興盛起來。實力強勁的藤原一族確立起了“攝關政治”,并通過與皇室聯姻,進一步鞏固地位。

為讓女兒日后入宮為妃,高級貴族往往會招收名門才女負責女兒的教育,在其入宮后也會挑選才學兼備的女官隨侍在側。而中層貴族也迎合這一需求,為將女兒培養成后宮女官不遺余力。這些才女們的碰撞,使得當時的后宮中涌現了許多文學沙龍,女性文學的浪潮也應運而生。

由于當時的女性地位低下,其名通常不為外人所知,所以今人也只能以其父、子、丈夫的身份、官職等來稱呼她們。然而就是這些連名字都不得而知的女子,卻留下了眾多垂名青史的篇章。

世界聞名的《源氏物語》自不必說,藤原道綱母的《蜻蛉日記》、和泉式部的《和泉式部集》、《和泉式部日記》、清少納言的《枕草子》,紫式部的《紫式部日記》、菅原孝標女的《更級日記》,均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些作品或追溯作者一生的經歷,或描繪多彩的宮廷生活,或記錄對人事物的品評,或表達對昔日愛情的追憶。筆法曼妙,靈氣十足,內容也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那么,就讓我們跟隨這些作品,走近千載之前的平安朝才女們的心靈世界吧。

藤原道綱母

《蜻蛉日記》的作者藤原道綱母是一位美貌的名門閨秀,其身份也十分顯赫。其夫藤原兼家是權傾朝野的重臣,他用計逼花山天皇退位,擁立其女所生的一條天皇為帝,作為外戚攝政,獨攬大權,由此開啟了藤原家的盛世。

后來其子道隆、道長先后擔任攝政、關白等要職,又分別將女兒嫁入宮中為后,而清少納言、紫式部、和泉式部等一眾才女都是此時的后宮女官。也就是說,道綱母無論從資歷還是身份上看,都是平安朝才女中的“前輩”。

夫居高位,愛子在側,坐擁榮華,自身又才貌雙全,誠可謂那個時代的“人生贏家”了。然而《蜻蛉日記》中所展現的完全是另一番光景。日記回顧了從兼家求婚到婚后二十余年間的生活,展現給讀者的是一個在婚姻中苦苦掙扎的怨婦形象

“蜻蛉”即蜉蝣,壽命短暫,正如縹緲無依的人世,作者這樣慨嘆道:

思及命運無依無靠,頓覺一切虛無縹緲,每日里凈想些有的沒的,這日記應叫做《蜉蝣日記》吧。

令她如此不安的原因就是不如意的婚姻生活。在走婚制盛行的年代,獨處深閨的女子每日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丈夫的到來。道綱母正是這樣一位癡情的傳統女子,她希望丈夫只愛自己一人,連過年的祈愿都是“每月三十天,天天夫君來”。

夫君不來訪的日子里,她只能白天獨守空閨,形影相吊;夜晚迎風灑淚,對月傷心。等過一天又一天,往往等來的卻是夫君巧言搪塞的借口,言不由衷的書信,甚至另有新歡的傳聞。

多少次她聽說丈夫來到附近,滿心歡喜地梳妝打扮,門前迎候,卻只聽到過門不入的隆隆車聲。風雨交加的夜晚,她看到妹妹與情人纏綿,聽侍女們議論“當初老爺和夫人恩愛之時,比這還大的雨都照樣來訪呢。”不由得泣下沾襟。

她試過給丈夫寫感人肺腑的長信,試過冷言冷語拒夫入門,甚至欲出家了卻凡塵,但都無法改變丈夫的風流成性,只得繼續怨嘆度過余生。

《蜻蛉日記》以現實的筆法描繪了一個在婚姻生活中痛苦掙扎的貴族女性形象。痛苦,因為用情至深,這大概是陷入愛情的女子共同的宿命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清少納言

進入一條天皇朝,文化發展達到了高潮。史無前例的一帝兩后制,使得后宮中的競爭上升到了文化層面,各種文化沙龍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清少納言、紫式部、和泉式部、赤染衛門等才女,均是出自此時的后宮之中。

清少納言乃著名歌人清原元輔之女,后入宮侍奉皇后定子,以其淵博的學識,機敏的性格,成為宮中人盡皆知的才媛。

其代表作《枕草子》乃是記錄宮廷生活點滴與日常所思所感的隨筆集,現存三百余段,大多短小精悍,長則五六百字,短則一兩句。內容分為類聚章段、隨想章段、回想章段(日記章段)三大類。

“類聚章段”即羅列世間性質相同之事物,并加以品評。此類文章頗為簡短,體現作者觀察之細密,見解之獨到。“隨想章段”即隨筆,包括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日常生活的觀察思考。文中多次出現“をかし”一詞,意為“有意思的,有情趣的,奇妙的”。清少納言認為“凡事物,不論草木鳥蟲,且不管是輾轉聽聞,或偶有所感,皆不可漠不關心。”世間萬物,人生百態,她都能從中找到樂趣,信筆寫來。

“回想章段”即回憶自己在后宮中的生活,主要描寫了與以皇后為首的眾人的交往過程和對人事物的品評。語言幽默辛辣,個性十足。其筆下的定子后宮充滿了開放、和諧的氣氛,皇后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她自己則因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的高人一等的能力,深得皇后寵愛和貴族公子們的推崇。

然而這樣一個性格明朗,心直口快的姑娘,卻遭到了同時代的另一位才女——紫式部的惡評。

清少納言是那種臉上露著自滿,自以為了不起的人。總是擺出智多才高的樣子,到處亂寫漢字,可是仔細地一推敲,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總是故作風雅的人,即使在清寂無聊的時候,也要裝出感動入微的樣子,這樣的人就在不放過任何一件趣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不良的輕浮態度。

紫式部入宮時清少納言已離宮,二人并無直接交集。這段惡評主要源于二人性格的差異:清女外向直率,心高氣傲,夸耀才學,不拘小節;紫女則深沉內斂,謹小慎微,不善交際,不喜張揚……差異不言自明。然而這飽受詬病的性格也正是清少納言的魅力所在。她身上洋溢著瀟灑浪漫的詩性情懷和小女子率真可愛。正是這份自信、獨立、開朗,讓她在平安朝眾多才女中脫穎而出,留下靈氣十足的文字。

然而清少納言實際的生活并不像她筆下那么美好。她本人經歷兩次離婚,所侍奉的皇后定子又遭遇家庭變故,24歲便香消玉殞。那之后清少納言便退出了宮中,自此音訊全無。后世附會了許多她老年窮困潦倒的故事,但她真正的結局是無人知曉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紫式部

紫式部,作為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的作者為世人所知。

與清少納言一樣,紫式部也出身于中下層貴族,其父藤原為時是一位精通漢詩、和歌的官吏。紫式部年少時便有才學,尤以精通漢詩文著稱。起初她嫁與藤原宣孝為妻,生有一女,即后來的歌人大貳三位。豈料婚后不到三年夫君便去世,她早早過起了孀居生活。

后來當時的攝關藤原道長聽說她才學過人,便將她招至宮中,在其女中宮彰子身邊做女官。據說《源氏物語》便是紫式部在宮中當職時創作而成。

眾所周知,《源氏物語》講述的是貴族公子光源氏一生在官場上的起起落落以及情場上的悲歡離合故事,是一幅描繪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社會生活的巨幅畫卷。

然而要了解作者紫式部其人,我們更應該從《紫式部日記》入手。日記主要以中宮產子事件為中心,描寫了此期間宮內外發生的重要事件,其中夾雜著對皇后、侍女以及其他知名才女的容貌描寫,性情品評。也正是通過日記中對《源氏物語》的記述,人們才推測紫式部為這部不朽名作的作者的。

紫式部侍奉的中宮彰子為道長長女,入宮即被冊封為中宮,與皇后定子并立。定子早逝后,彰子獨享天皇寵愛,其家族的權勢也愈加穩固。然而紫式部筆下的宮廷生活卻并非洋溢著幸福,反而多次出現“憂愁之念”。

紫式部性格內向憂郁,多思多慮,自我反省意識較強。喪偶的經歷又促使她進一步反思人生,常有出家之愿。她也曾自述道:

我呢,無論遇到多么精彩、有趣的事,心情也還是高興不起來,總是被一種思緒所牽扯著。結果是易憂郁、心事重、多愁多嘆,其實是苦了自己。

正因為這樣內斂的性格,紫式部的寫作風格也是含而不露的,鮮少在敘述中直接表明個人觀點和態度。大多數時候她都像在繪制精美的圖畫,將畫中人物的服裝、姿容、舉止細致地描摹下來,自己則像是個局外人,將是非功過留給讀者去品評。

紫式部認為女性最該具備的品格就是謙虛、優雅、穩重、自愛,而開放、大膽、張揚是她的大忌。因此她對個性率真,鋒芒畢露的清少納言口出惡評也是可以理解的。

紫式部對自己的評價也非常謙虛,她曾這樣言道:

自不幸孀居以來,每日無所事事,怔怔地沉湎于愁思。……前途未卜,總難釋懷,于是就那些無聊的物語,與心靈相通的人進行書信往來。……雖也一時安慰了內心的空虛,但自己絕不能算作是活得有價值的人。如今回想起來,不免深感羞恥和難過。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覺得自己的人生無甚價值的女性,卻給后世留下了鴻篇巨制的《源氏物語》,慰藉了千年來的無數人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和泉式部

與紫式部、清少納言并稱為“平安三才女”的和泉式部,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奇女子。

和泉式部為越前守大江雅致之女,自幼生長于書香門第,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她擅創作和歌,又尤以戀歌見長。現有《和泉式部集》、《和泉式部續集》等數本歌集傳世,敕撰和歌集中收錄其作品240余首,她可以說是平安朝的“戀歌女王”。

紫式部曾經這樣評價這位同僚:

和泉式部,曾與我互寄過情趣高雅的書信,可是她也有讓我難以尊重的一面。當她輕松揮毫寫信時,確實展現了她在文章方面的才華,就連只言片語都飽有情色,和歌更是雅趣盎然。

所謂“難以尊重的一面”,指的是和泉式部多情的性格。比她的戀歌更有名的,是她一生跌宕起伏的戀愛經歷

和泉式部的第一任丈夫是和泉守橘道貞,兩人育有一女,即后來的歌人小式部內侍。二人不久分開,之后和泉式部與冷泉帝第三皇子為尊親王相戀,未料親王26歲便英年早逝。坊間傳說是由于皇子在疫病流行之時還前去和泉式部家幽會,才染疾身亡的,和泉式部也因此背上了壞女人的名聲。

然而第二年,她又與為尊親王的弟弟敦道親王墜入了愛河。《和泉式部日記》記錄了兩人從相識到相戀的經過。風流多情的敦道親王不顧世人非議,最終將和泉式部迎入府中,導致其正妻憤然離去,和泉式部的惡名更甚了。然而好景不長,敦道親王也于27歲早逝,和泉式部再次失去了摯愛。

服喪過后,她進入后宮當了女官,服侍中宮彰子,與紫式部、伊勢大輔、赤染衛門等人成為了同僚。后又與藤原道長的家司藤原保昌再婚,隨夫赴任丹后國。返京后經歷了愛女離世之痛。這位在愛情的甜蜜與痛苦中跌宕起伏的才女,似乎也是晚景凄涼。

和泉式部不僅是天才歌人,也是一位熱情奔放的絕代佳人。幾段驚世駭俗的戀情為她提供了絕佳的創作素材和靈感。其戀歌不拘泥于技巧套路,而是大膽地直抒胸臆,新穎別致,不落窠臼。

一些對情愛場面的描寫十分大膽奔放,如:

醒來獨臥床榻間 一任枕邊黑發亂 忽思前夜錦帳里 良人撫我青絲端

新奇的比喻也是其和歌的特點之一。一次她被情人拋棄,傷心欲絕前往貴船神社參拜,看到漫天飛舞的螢火蟲,覺得那就是自己體內飛散的靈魂,便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相思恍惚間 螢火凌亂飛 點點出胸臆 魂兮何處歸

乃至她纏綿病榻之時,思及來世的愿望,依然是與心上人再度重逢。

一朝別君去 芳魂斷今生 來世何所愿 唯愿與君逢

世人皆道"情到濃時情轉薄",卻不知如此多情之人卻能將熱情貫穿始終。和泉式部傳奇的一生隨著她的戀歌被人們永遠傳誦。

圖片發自簡書App

菅原孝標女

一條天皇朝之后的知名女作家要數《更級日記》的作者菅原孝標女了。

菅原孝標女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祖先——平安時代初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被尊為“天神”的菅原道真,又有一位同樣出名的姨母——《蜻蛉日記》的作者藤原道綱母。雖然其家族已經衰落,但書香門第的家風還是對她產生了深遠影響。

《更級日記》是作者晚年撰寫的回憶錄,記錄了從13歲至52歲的約40年的歲月。描繪了一個聰慧內向,充滿夢幻色彩的文學少女形象。

孝標女自幼愛書成癡。住在上總國之時,她便令人制一尊藥師佛像,日日祈禱,只求早日上京,將眾多物語盡數賞閱。她敏感而富有靈氣,經常沉浸在幻想之中,清楚地記得每一個離奇的夢,相信靈魂不滅,追尋前世今生。

在她離家上京的途中所記敘的旅途逸聞是《更級日記》最出彩的段落:家門口佇立的那尊孤獨的藥師佛像,竹芝寺侍衛背著那遍體香氣的公主,足柄山月夜中的賣唱的“游女”憂郁的神色……即使在千載之下讀來,其情景也仿佛歷歷在目。

許是神佛有靈,她終于夙愿得償,上京后得到了心愛的《源氏物語》全本,興奮異常,手不釋卷。

獨臥屏風之內,隨手取來,聚精會神。此種心情,皇后不換。白晝不歇,夜間醒來,點燈繼續,心無二用。終能背誦,(語言情節)爛熟于心。

即使數度夢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告誡她要研習佛法,她也不以為然,一心沉迷在物語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就像《源氏物語》中的夕顏、浮舟一樣,雖身份低微,貌不出眾,但總有一日會有翩翩佳公子出現,將自己帶至幸福的彼岸。

然而作者后來的經歷卻逐漸趨于平淡:遷居、行旅、骨肉分離與團聚、短暫的入宮生涯、無疾而終的愛戀、平淡無奇的婚姻。

對于結婚她未著一詞,只有一句“雜事繁忙,物語之事,全然淡忘”。也是在這時,她第一次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緣何長期無所事事,虛度光陰,既不修行佛道,亦不參拜寺院,沉迷于幻想,此等異想天開之事世上豈有?世上豈有光源氏?豈有藏浮舟于宇治山中的熏大將?我心何等狂熱,又何等愚蠢!

從日記中來看,她丈夫家境殷實,為人忠厚體貼,子女也平安長大,各自娶妻生子,生活應該很幸福。但不知為何,她后來的文字再也沒有了之前的靈性,只是擷取一些生活片段,抒發只言片語的情感。晚春杜鵑的鳴唱,初冬孤寂的蘆葦叢,旅途中驚濤駭浪的大海……盛年已過的感慨,惜別友人的凄涼……乳母的亡故、姐姐的早逝、繼母的離去、生母的出家、丈夫的離世、子女成家立業……一家離散,惟余一人。

日記至此擱筆,大約也是再沒有了記錄下去的必要。

她的一生是許多女性的縮影:告別了沉迷幻想的少女時代,認清現實后過上平凡而安穩的日子。為人妻、人母,由多愁善感的少女蛻變為柴米油鹽的主婦,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但在這幸福之中,也讓人感覺到一種物是人非的悲涼。

千葉縣市原市更級大道中央的孝標女像


這些平安時代的貴族才女們無不飽覽過宮廷的繁華,也飽嘗過婚姻的艱辛。生活的歷練讓她們更加深刻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反思人生的意義。她們通過筆和紙記錄心情,表達情感,體現自身價值。其作品既是個人生活經歷的總結,也是對一個時代風貌的記錄,擁有超越時空的魅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732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14評論 3 42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781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88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31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99評論 1 327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98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4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89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88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33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13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2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10評論 1 29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12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34評論 2 377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