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0年左右,日本學習隋唐建制,生活從此煥然一新,特別是中古平安時代,充滿了各種瑰麗和風雅。王朝三才媛,紫式部、清少納言和和泉式部,就生活在繁華旖旎的平安時代。
曹丕有言“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三才媛皆入圍日本中古三十六歌仙排行榜,又生活在同一時代,如果當時有微博,估計經常開啟互掐模式。若是互掐僅僅源于對對方文筆才華的嫉妒與不甘心也罷,彼此間還燃燒著熊熊的斗爭熱火。
古時候日本女性可以出仕,這三人皆服務于宮廷。時任天皇為一條天皇,天皇年少的結發夫妻是當時頭號權臣藤原道隆的女兒藤原定子,倆人感情還挺不錯。這里,我們第一位才媛要出場了,清少納言就是定子皇后身邊的女官,在自己的日記體隨筆集《枕草子》當中,清少納言記錄了一條天皇和定子皇后琴瑟和鳴的婚后生活。可是,童話里“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的結尾都是騙人的,網絡小說誠不欺我,皇后也要有個強硬的娘家才可能過得好,定子皇后的父親藤原道隆主政沒有五年就掛了,在天皇的母親,也就是皇太后藤原詮子(可能諸位已經糊涂了,只要記住,藤原是個經常出現在日本歷史上的家族就好了….),這位還是定子皇后的姑姑的主持下,朝廷大權并沒有轉移給藤原道隆的嫡子,而是給了皇太后的親弟弟,藤原道長,于是原來前朝主政的變成了定子皇后的叔叔,叔叔也好,也是自家親戚,壞就壞在,叔叔也有個適齡女兒。由于自己哥哥不給力,定子皇后不得不一度退出宮廷回到娘家。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可一日無皇后,定子被迫退出皇宮后,道長迅速將自己的女兒彰子送入皇宮成為“女御”,實則成為另一名皇后。第二位才媛紫式部就是彰子皇后的女官,而第三位的和泉式部則曾經做過彰子皇后的老師。
如果從此之后,皇宮里只有彰子一位皇后也就罷了,可一條天皇簡直算得上分分鐘想讓人Pia飛的熊孩子,在前皇后定子一度被迫出家后,一條天皇又力排眾議將其迎回皇宮(這段很像武才人啊..),迎回皇宮還要避人耳目的安置在偏僻的院落,像偷情一般晚上相會,白天裝作沒事兒人一樣。就算是親侄子也是可忍孰不可忍,雖然一條天皇不樂意,但在道長和皇太后的壓力下,最終冊封彰子為中宮,形成了“二后并立”的對抗狀態。一位是年少時的愛戀,一位是政治聯姻的結果,一條天皇簡直就像圍繞在郭圣通和陰麗華之間的劉秀一樣。這樣的宮廷環境下,定子皇后雖則地位不顯但有寵愛,彰子皇后雖然權勢逼人但不得寵,圍繞在兩位皇后之間的斗爭,經常通過女官之間爆發開來。所以雖則同為歌仙,清少納言和紫式部因服務于不同的陣營,彼此看不順眼。
三人之中,紫式部名聲更顯,源于《源氏物語》一書。《源氏物語》通常和《紅樓夢》做比較,彼此間也頗有相似之處,主線故事皆以一男+N個女子的感情生活為主,或許是紫式部早年喪夫生活艱辛的原因,《源氏物語》中頗多對于生命的感悟。紫式部眼界甚高,說起清少納言大概是這種口氣“哎呀,總有一些人以為自己好像多牛的樣子,到處亂寫漢字,好像懂得很多,出丑了都不知道,哼~還是個大矯情,有事兒沒事兒都要亂感動一把,好像就她敏銳就她纖細就她能表達一樣,瞧那眼高于頂的輕浮樣兒~”,恩,八成就是這樣了。對于和泉式部呢,紫式部的口氣要略好一些,大概是這個樣子“嗯,這個妹子吧,就是私生活太混亂,寫和歌(日本古代一種詩歌體裁)雖然算不上個多天才的人,但是有時候遣詞造句也有出彩的地方,也算有才華”。
與紫式部入宮晚、早年生活艱難不同,清少納言早年入宮,看著定子與一條天皇渡過了好幾年幸福生活,整體文風輕盈喜悅,年輕+有才華+或許有那么些漂亮,清少納言也不乏人追求,這與36歲才入宮伺候的紫式部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像紫式部所評論的,清少納言是個什么事兒都要感動一把的純情少女玻璃心,看到什么都覺得“哇,好有意思,好可愛”,要說少納言大人對生活有什么不滿意,大概就是有XX才女總是讓人心塞“羨慕別人的幸福,總是感嘆自己命運不濟,又嘮叨又八婆”,你們懂得….
為什么這位才女不是和泉式部,那是因為這位大姐根本沒時間操心這些破事兒。如果說有女人專為愛情而生,此女必榜上有名。和泉式部早年嫁給橘道貞,因為橘道貞做過類似和泉太守的職位,她的名字便來源于此。橘道貞這個倒霉催的經常在外地任職,身在京都的妻子不甘寂寞,和當時的皇三子為尊親王愛得天昏地暗,驚天動地。橘道貞知道妻子移情別戀,憤然“離婚”,和泉式部她爹沒想到竟然能出現如此敗壞門庭之事,也和她斷絕了關系。不幸的是,和為尊親王喧囂一時的愛情,由于親王的早夭戛然而止。這之后沒兩年,和泉式部又和皇四子敦道親王傳出愛情,這愛情的結晶之一便是王朝女性日記中的《和泉式部日記》,全程直播倆人的感情糾葛,每日和歌往來互相@。這感情的巔峰,便是和泉式部以女傭的身份入駐敦道親王宅邸,并將親王原配逼回娘家,這愛情的結局嘛,敦道親王也早夭了……最后的最后,這個敢愛敢恨、特立獨行的女人,以“老夫配少妻”的模式回歸家庭生活,也算是讓京城里有俊美男兒的家長們松了口氣,終于有人收了這個“少男殺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