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很多情況下決定著他未來的走向。
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
有的人行事拘謹,不敢去冒險,凡事太過于考慮周全了,說的難聽點就是前怕狼后怕虎,憂猶寡斷,到頭來想辦的事情還是沒辦成。
在這個時代,有的人就憑著自己的膽量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有很多人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后來又后悔自己當初不果斷。
同樣起點的兩個人由于思想觀念不同,選擇不同,幾年后境遇卻完全不一樣了。
十幾年前,沈剛和沈洪浩兩位老鄉拖家帶口從鄉下來到武漢某菜場做賣菜的生意。
當時他們都是租住在城中村的房子里,一年四季守在菜場買菜,兩家各自都有兩個孩子,也都在上小學和幼兒園。
做了幾年生意后,兩家也都有了一點積蓄,沈剛就想著要買一個落腳的房子,哪怕是團結戶那樣一間房的老房子也行,他認為長期租房子住沒有一種歸宿感,總覺得是飄在水面上的浮萍。
那時候,城市建設還沒有全面推動,舊城還沒有大規模的改造,人們居住的環境也沒有大規模的改善。基本上都是老舊小區,工廠企業家屬區有很多老房子都是共廚房和廁所的團結戶結構。
雖然那時的房價遠沒有現在的高,但是對當時的消費水平來說,房價也是很高的了。
沈剛一家雖然這幾年賣菜賺了一些錢,但是如果要買房子的話還是遠遠不夠的,然而他卻很迫切地想要在城市里有自己的一片瓦,他借遍所有的親戚朋友,最后終于湊齊了錢,買了一間共廚房和廁所的團結戶結構的老房子,經過簡單的粉刷后他們就搬進去住了。
舊城改造,城市建設在不斷的推進,幾年后沈剛買的那間老房子也在舊城改造拆遷范圍之內,按著政策不到三十平米的房子按三十平米計算,再就是異地還建加二十個平米,沈剛那套二十幾個平米的老房子拆遷還建后變成了一套一室半一廳的50多平米的新房了,由于是異地還建要補差價,政府還補償了他家大幾萬塊錢,足夠他們用來裝修房子了。
接下來的幾年,他們做生意所賺的錢,還清借款后又有了些許剩余,加上拆遷后補差的幾萬錢,他又買了一套一樓老兩室一廳的二手房,這次買房錢雖然還是不夠,但是他有了一套還建房做抵押來貸款了。
還建房拿到鑰匙后就直接出租了,他后來買的那套一樓的兩室一廳的二手房,他把房屋的前后面各搭蓋了一間很大的簡易棚戶房,后面的那間出租給一個收廢品的,把側邊搭蓋的做成了三間門面。
在周圍的房子幾經拆遷后,他的房子現在靠在大馬路邊上了,搭蓋的三間門面除自己留一間賣菜外,其余的兩間都出租給別人賣副食和日用百貨等土特產。
現在沈剛夫妻倆可以坐在家里做生意了,而且還成了包租房的房東了。
而跟他一起出來做生意的沈洪浩夫妻倆現在仍然在菜場租攤位賣菜,仍然在外面租房住。
他那個時候也是想買房也是手上錢不夠,不敢去冒險,擔心借錢壓力太大,害怕自己沒有償還能力,所以一直是觀望終究不敢真正的去行動。
存在銀行的錢,利息還不抵每年的物價上漲等通貨膨脹。
現在他們兩家的孩子也都上高中了,經過了這些年后,命運就很不同了,一個在城里已經有了兩套房子還帶有著三個門面,在自己家做生意的老板和房東了,而另一個仍然在城里租房住,房價越來越高,孩子上學開銷也越來越大,現在更加買不起房子了。
沈洪浩很后悔自己當初沒有像沈剛那樣借錢也要買下一間老房子,現在就是腸子悔青了也沒有用了。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同樣都生活在城市里,有的人就敢放手一搏,欠債也要去買房子,而有的就是想買又擔心壓力太大,害怕自己沒有償還能力,在一次次的觀望中錯失良機。房價一年年在漲,原來那些咬牙買了房的人,現在可以安安穩穩的坐收租子。
真的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