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資源策略(跟隨)、愿景策略(領舞)
人和職業的關系就像是一段舞蹈,是一種動態匹配。
資源策略,就是從已有的能力資源出發,先做好手邊的事情,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做好什么。資源策略是一種現實主義的跟隨策略。資源策略非常適合那些門檻不高,但實踐經驗大于知識學習的崗位,比如行政人力、銷售、傳媒、產品經理等,這些領域門檻不高,但想做好必須有豐富的實操經驗,這種職位邊練邊學非常重要,一定要盡早開始做,練中學。
愿景策略,就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倒推滿足條件——要達到這個目標,我該有什么能力和資源?然后主動的去補。愿景策略是一種理想主義的領跑策略。愿景策略適合那些需要大量完整的專業知識積累才能開始的崗位,比如醫生、律師、科研等,這些領域要做好需要數年的完整訓練,一定要盡早選定,盡早開始,先學好再練。
完美主義其實就是一種愿景策略的失敗示范——你糾結于要完全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資源能力短期內就是不夠,就遲遲不拿出手,越是不拿出手,越是沒法做下輪互動匹配——結果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目前的自己應該是愿景策略更突出一些,我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角色的基礎上,已經開始實施遠景策略了。比如我想從事自己更感興趣的咨詢與培訓工作,我做了或者準備從以下幾點來彌補自己暫時的不足。
1、參加各種相關的學習和培訓,比如生涯規劃師的學習和培訓、超級個體的學習(^_^),并堅持做學習筆記和案例總結。
2、增加內部培訓主講次數,逐步沉淀并優化自己的主打課程。
3、增加閱讀量,不限類別,增加知識儲備。
4、加大相關圈子的參與次數和提高參與度。
但是,目前除非是文中提到的愿景策略的代表職業,除了轉換成本較高之外,應該是越老越吃香的。但是資源策略的代表職業,在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后(比如40、45歲),在職業選擇難度上將會大大增加,如何破局?
我覺得,除了繼續修煉自己的能力之外,還要提前考慮建立自己的職業興趣線,為這個年齡階段以后的職業發展做好鋪墊,比如我的上述4點。這可能就需要之前學習到的“組合式工作”法的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