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有這樣的模式,加一個新好友,咳嗽聲后對方頭像閃動,想不到對方如此熱情,點開看卻是自動信息,機器人模擬了人的口氣,說我們可以開始交流了。這功能十分傲嬌。
接觸了新的人和事物都要有個歡迎詞,平臺樣的網站幾乎都這樣子,博客和空間的第一篇日志通常不是用戶自己書寫,而是開通之日自動生成的,意為我已至此,本店開張。QQ以前只是有驗證通過的提醒,現在也開動了歡迎詞,算是小細節的移植。
簡書倒是干干凈凈的什么都沒有呢。循著朋友圈的鏈接過來,輕易注冊成功。自動生成的第一篇,木有。新功能介紹的動畫步驟,木有。用戶搜索似乎也木有。很像課文里的那間林中小屋,屋后有柴,梁上有米,主人不在,請君自取。大概是這般簡潔頗吸引人吧,避免在其他事情上分心,正如愛去超市多于逛商場,你只管寫字,其他的由它默默去做,就好啦。
新開一個賬號就像又多分出一個盤符,從其他盤挪出空間,做成一個純凈的人格。不在豆瓣寫字,因為大牛好多自己太low;不在sina寫字,因為那是段歷史基本封存;不在空間寫字,因為寫得太認真沒人看,寫的不認真又不忍給人看。只有人人得以承載我又散又拽的長短文,而且能得到評論,可是也基本封在畢業時。
好吧,好好滴呆著這個界面,靜下心來想想如何寫字吧。圍繞一個中心寫篇規整的千字文,時至今日居然有點難。存在就要發出聲音,所以不要只做讀者。就這樣(*^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