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雛菊是上大學的時候,同學說這部電影很好,前半部分虐人,后半部分虐心。那時候女主惠英(全智賢飾)不帶半點塵土氣息,隨意的穿搭毫無時尚感可言但也美的出神入化,干凈陽光溫暖善良。
朋友說,正是因為他們的穿著都很隨意,才會讓我們更專注于他們的演技以及跌宕起伏的劇情,一入故事深似海,從此隨其喜隨其悲。
故事的開始是惠英在畫畫,大多數是花肖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個古老空曠的廣場(原諒我記不住地名且地理不好),這或許就為后來相遇結局埋下了伏筆,起于此結于此。
天公不作美下雨了,或許每個女孩都期待著那樣的場景,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在每個不能預料的雨天,他都能踏著雨水,打著大傘來接我。可是并沒有,惠英的爺爺告訴她,總會遇到那個對的人,只是時間未到而已,惠英相信了,當然這也是事實,不帶傘沒關,系因為雨總是會停的。
那個人似乎出現了,默默在身后付出的人最討厭,但是又讓人心心期許,朝暮念念。那個經常送雛菊花的人,究竟是誰,花語是藏在心底的愛。每次有花來驚喜,不見送她人失落,但心里滿懷期待。
后來那個人出現了,帶著雛菊讓她給他畫像,他時間緊迫所以沒待她畫好他就要走了,便約定好下次來取,她有意相識一來二去兩人就相識相愛了。可是天不作美,他的職業就是警察注定打打殺殺,連累了她。不小心被傷了之后她失去了聲音,他被送回國。
而真正送雛菊的人看她每天傷心欲絕,不忍心不顧自身殺手身份被暴露的危險,前來拯救她。可她以為他不是他,他卻又是他,兩人就這樣你進我退,你躲我追,他一直關心著她。
直到警察上門來找她,警察在門外見卻不敢訴說思念,惟愿她安好就好,她失去了聲音卻也不知道如何挽留,她在門外崩潰,殺手在屋里落淚。三人兜兜轉轉,傷心欲絕都是因為太過深愛。
殺手和警察終究是敵人,但卻為了她放下手中的槍,原以為愛如此偉大,只要她幸福就好,什么都不重要。
可是卻打破了江湖規矩,警察被殺手老板殺了,警察老板發現不了原因,只知道是一個警察的一個喜歡聽古典音樂的朋友,可是各種信息查完還是遍尋不獲。
她一聽古典音樂,心下起疑。但真正開始懷疑時還是因為那一盆黑色郁金香,那是代表死亡的顏色,女人的直覺一向最準。
我不知道這時,即使不知道原來殺手就是一開始送她雛菊,為她修橋的人,她心里是否是愛殺手的。可能愛吧,但感動于他為她做的事肯定多于愛。
警察老板自己買兇請殺手來殺自己,同樣的方法當時因為疏忽大意警察死了,所以這次一定要成功。
殺手老板也承諾他這是最后一筆生意,之后就放他過他自己的生活。他可能也天真的以為老板說話算話,以后就可以一直陪在她的身邊,他是智慧的,畢竟作為一個職業殺手,可是此時卻被即將到來的幸福誘惑了,失了智慧,人性這個東西有時真是骯臟得讓人想吐。
警察老板親自當誘餌,他也做好了準備,一擊即中。可是盡管他給她下了藥,還是低估了她的意志力,她發現原來她一直等的人就是他,她欣喜驚恐。
欣喜他一直在身邊,驚恐他做的事他即將又殺一無辜之人。最后她保護著警察老板,她也知他一直在某個地方看著她。
這一段我哭的稀里嘩啦,因為別人都以為她是亂叫,但只有他能讀出她的話,她說她知道那個送雛菊給她的人是他,她抱歉沒認出他,她愛他,她拿著那幅見證兩人那段過往的田野雛菊花在廣場上激動求他放下槍,幾近崩潰。或許在遇到殺手和警察后來的人生早已超出她預料范圍。
然后他為她放下槍支,來到她身邊,來到這個廣場上,不再有誤會,不再有隔閡。
可是接著他的老板卻對他痛下殺手,她下意識的替他擋了子彈。從此生離死別,不過也不會太久,人間無法久愛,死后一起長依。也好,這就是深埋的愛吧!
有人說,這世間有兩種愛,一種是對的時間遇到那個對的人,那就是幸福;而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那就是悲劇。
而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幸福還是悲劇,這一輩子,何其短暫,糾結對錯是在浪費生命,唯有轟轟烈烈的愛一場,付出一場才不枉此生。哪怕最終愛是悲劇,可也不是不錯就好,不是錯過就更好。愛就愛吧,一生要愛很多次,情深這一場。
而像雛菊一樣美好的埋在心低難開口的愛,就大膽勇敢的說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