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國,留學,快三年了,期間回過成都四次,并均巧妙的避開了春節。
對很多人來說,這或許不算什么,這也是留學生群體和在外地讀書工作朋友們的常態。但看著今年的春晚,坐在屏幕前的我,還是鼻酸了。
從成都到阿姆斯特丹再到亞特蘭大,這三個城市都不是最出類拔萃的那一波,只能算是中等偏上,還都以休閑娛樂著稱,挺符合我的生活態度。
然而相由心生,世間幻變,有且只有成都,影響我所思所想最深切。
趙雷上了歌手的舞臺,唱了【成都】,朋友圈炸了。他作為一個外地人,把成都看作第二個故鄉,我看來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玉林路社區,我在這里生活了20年,是這里造就了我,我被它的魔力所征服,它能征服趙雷也是理所當然。我的很多朋友都說趙雷這首歌,除了歌名和玉林以外并沒有唱出自己想聽到的故事,但這并不否定這首歌確實還挺耐聽。
那么,玉林這塊地方到底有什么,請允許我想到什么說什么。
1997年,我一歲。父母從老家將我帶到成都,并在玉林南路開始了新的生活。同年,趙雷所唱的小酒館初生,媽媽是搖滾教母唐蕾。外婆經常從老家來看我,她會偷偷跟在四歲的我后面看我去摩托車打牛奶,她會在打麻將贏錢后賞我五毛。那時我吃玉林串串香,面前會放一碗水涮去辣味,卻還是被辣得哇哇叫。
2002年,我搬家到芳草街,我也開始就讀家對面沙子堰的芳草小學(原高新三小)。芳草街與玉林西路垂直,后來我居住的小區擴張,也在玉林西路開了兩個后門。我的小學離我家200米,門口是一條酒吧街,叫做坐標。
對,這一條街都叫坐標,在我印象里除了世界杯那年,其他時候都不怎么有人。這里算是成都在夜生活區以外最安全最懷舊的喝酒的地方,有世界各地的酒吧主題館,街口就是玉林西路。街口原本有一家叫白夜的酒吧,1998年初生,現在搬到寬窄巷子了。成都甚至外地的詩人們長據白夜,慶幸有這樣一個地方,寫詩泡吧。
小學時代我就穿梭在沙子堰、新能、蓓蕾、藍天和芳草社區玩,那些在玉林西路兩旁的居民區就是我童年的記憶。
老白夜出門左拐50米不到,就是大名鼎鼎的玉林西路小酒館。這一家門口有一張紅桌子一把紅椅子,掛在墻上。有幾次我想將它掰下來,時而被人制止,時而掰不下來。這家不常有人駐唱,似乎只供喝酒聊天。場子不大,客卻絡繹不絕。
更為人熟知的,小酒館芳沁店,在永豐路,離玉林西路不太遠,讓無數各類樂手成名,特別是民謠和搖滾。這里不像玉林南路盡頭的玉林生活廣場音樂房子會孕育出張靚穎王錚亮,但這兒會有阿修羅、馬賽克、海龜先生和秘密行動。
我刻意把第一次去看演出的日期搜了出來,2012年4月2日,一個叫做荔枝王的樂隊。我只記得他們叫囂著,狂舞著,場下人們相互擁擠,汗液與啤酒,毛腺與推搡……16歲的我經常吃荔枝,但荔枝王的表演還是讓當時的我非常震驚。后來我就去得多了,和住在玉林社區的朋友,帶新的姑娘。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一個月好幾次小酒館現場無疑是奢侈的,但這就是玉林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我在阿姆斯特丹聽了Hiperson(海朋森樂隊),一支成都本土的年輕樂隊就有如此的魄力來歐洲巡演。聊了一下,都是很有想法的人,我特別崇拜他們。他們比趙雷更能代表成都。我在阿姆斯特丹還有個朋友,叫Bikman。他作為烏海人唱了一首【烏海】,聽了之后,頓時讓我對趙雷的成都無感。我覺得還是要本地人唱自己的家鄉才有味道,否則元素太少,換兩個詞就可以用在其他歌上。但音樂我摳不太清楚,Coldplay的Amsterdam比趙雷的成都來說元素更少,但更有阿姆斯特丹城市的感覺。
小酒館現在越做越大,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音樂現場大部分轉移到了萬象城。當時得知這個消息我失落了好一陣子,明明走路的距離卻變成了打飛的。變化就是這樣,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去年暑假去了萬象城兩次聽成都說唱會館和紅花會,里面簇擁著成都的青鉤子娃娃。這些弄潮兒是成都的一部分,但那部分不包括大多數的成都長大的人。
玉林是成都美食集中的地方,有天天排隊的王媽手撕烤兔,有權志龍吃過的大龍焱,有各類小攤小販蛋烘糕,我根本說不完。那來說一下玉林西路附近的老店吧,不一定囊括了所有的天堂,有些我甚至沒去過雖然很出名。有一種心理就是這樣,在家門口的時候不在意,離開了卻甚是想念。
彩蛋
螞蟻揸(甜品)、貓友咖啡館(很多貓)、
如思臺北(好朋友的最愛)、
飄香火鍋(玉林老字號)、青年火鍋店、
龍蝦一絕(龍蝦館鼻祖,貴)、
哈爾濱手工水餃、混沌大王(簡簡單單就是愛)、
小馬正宗清真燒烤(必吃腰子)、
陳記廁所串串、謝記老火鍋、
盧記華興煎蛋面(冷淡杯走起)、
coco奶茶(不能缺)、羅莎蛋糕(開了十幾年)……
這些店在我心中的地位都不比小酒館低。
餐飲行業在成都競爭之大,每次回家總會有新店開張,就像果兒一個接著一個。
到了夏天,玉林西路道路兩旁的梧桐樹會朝中,靠攏,相接,少許陽光從葉隙穿透,與地上的影子相得益彰。
一只蜻蜓空中飛過,地上屎殼郎窮追不舍……
你是天上的丁丁貓兒,我是地上的推屎爬兒。你在天上打旋旋兒,我在地下攆趟趟兒。
這就是我愛得深切那條路,玉林西路。
2017/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