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應該讀上不止一遍的書。
第一次讀,可能會感到不太好懂,有點抓不著頭緒,甚至可能會中途放下,但是,過后內心還是被它吸引,提醒你不要放棄。
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準備好筆記本和鉛筆,集中精力讀下去,就會感受到作品文字的優美和思想的深邃,還有作者的懇切。她意識流風格的思緒似乎飄忽不定,率性而為,但只要鉆進去,就會發現,一切都在圍繞著主題鋪陳。
1928年10月,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為劍橋大學的女生做了兩場演講,主題是“女性與小說”,《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就是在這兩次演講的基礎上撰寫出版的。
“女性與小說”這個話題怎么談,按照常規的套路,可能有關女性與女性的形象,或者女性與女性創作的小說,也可以是女性和描寫女性的小說。但伍爾夫獨辟蹊徑,一開始先拋出一個驚世駭俗,令人難忘的結論,“一個女人如果要寫小說,她必須擁有兩樣東西,一樣是金錢,另一樣是一間自己的房間”。
然后,虛構了一個名叫瑪麗的女性,在一個美好的秋日,不疾不徐,時而幽默,時而犀利,讓讀者跟著她的腳步和思緒,聽她將思考過程娓娓道來。
她領著大家,來到河邊,穿過草坪、進入圖書館、走進午餐會,旁觀教堂的入口,時空轉換之下,一次又一次地,不得不領受一個男性社會對女性的排斥和壓抑,由此引出嚴肅的思考。
回望幾百年的歷史長河,十五、十六世紀的女性不能受教育,未成年就結婚,生兒育女,操持家務,做丈夫的附庸,沒錢、沒權利,她們是不可能寫作的;
十七、十八世紀終于有大膽的貴族婦女開始寫作,但長久的壓抑導致她們的作品充滿了渴望和對現實的怨恨,以致伍爾夫遺憾地感慨:“一個女人明明可以任由思緒自然流淌,明明可以寫出這樣的(注:自然平和的)文字,卻被逼成了憤怒和怨恨的化身,真是一萬個可惜”。
再者,社會也不能接受女性拋頭露面,女性即使寫了作品也只敢隱姓埋名發表,保護自己避免成為眾矢之的。這個現象甚至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看看科勒·貝爾,喬治·艾略特,喬治·桑這些用男人姓名掩飾自己的女作家,她們的內心沖突可見一斑。
但是,畢竟中產階級的女性開始依靠寫作掙錢養家了,伍爾夫給予高度評價,稱之為不亞于莎士比亞的文學史重要事件。
十九世紀,女性作家像簡·奧斯汀,勃朗特姐妹等等紛紛涌現,可是因為社會的壓迫和女性的貧窮,她們沒有機會出門游歷見世面,一輩子就在一個屋子里度過,她們的作品常常眼界狹小,或者依然存在游離主題的個人憤怒等問題;因為男性價值觀一統天下,她們在作品中不時表現得不自信,觀念左右搖擺,降低了作品的高度和價值。
回顧了歷史,再看伍爾夫的“錢”和“房間”之說。
伍爾夫自小喜愛寫作,因為經濟拮據,只能拼盡力氣打零工養活自己,在她眼看自己的“小小才能可能被埋沒“的時候,幸運地得到了姑姑五百英鎊年金的遺贈,這才得以開始職業寫作。
她在書中唏噓,極有天賦的簡·奧斯汀,只能在不斷被打擾的公用起居室寫作。她感嘆奧斯汀在如此惡劣的環境里竟然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同時也發問,如果奧斯汀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她的《傲慢與偏見》是否會更加優秀?
所以,伍爾夫在書里說,“如果有人說我的所有論證都太強調物質條件了,即使從象征意義上來說,一年五百英鎊代表思考的力量,門上的鎖代表獨立思考的力量。”
一年有了五百英鎊,就可以無所畏懼地對待生活,無需艱辛地耗盡時間為稻梁謀,無需費盡心機去取悅男性,就可以專心思考,潛心創作,這“500英鎊”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支柱;
而屬于自己的、帶鎖的房間更不只是一間房間,它意味著一位女性擁有了獨立的空間,而擁有獨立的空間意味著獨立思考的權利和力量。
伍爾夫欣慰地看到,她那個時代的女性寫作者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除了小說,她們廣泛涉獵,題材擴展到各種專業,她們不再恐懼和怨恨,不再被女性身份束縛,消除了性別意識,開始表現出打破禁忌的創造性。
最后,伍爾夫在描繪了她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和女性、男性寫作者和女性寫作者的相處之道、合作之道,并且,鼓勵女性作者:
“我想請大家去寫各種各樣的書,不管書的主題多大或多小,都不要猶豫。我希望,大家無論通過什么方法,都能掙到足夠的錢,去旅行,去閑著,去思考世界的過去和未來,去看書做夢,去街角閑逛……”
她希望女性作者珍視自己寫作的價值,珍視自己的價值,她說:“再過一百年,女性就不再是被保護的性別了。她們理應可以參加本來將她們拒之門外的一切活動和勞動。保姆會去送煤,老板娘會去開車……”,這不正是我們今天的情景嗎?
在書的一開始,伍爾夫說她只能從一個更小的角度談談關于“女性和寫作”的看法,實際上她運用飄逸靈動的思緒和筆觸,就女性在經濟,社會,婚姻家庭,當然還有寫作等各個方面,發表了她坦率又中肯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展現了她的嚴謹、睿智、公正、善良和理性,讀者會時時感到這本100年以前的書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伍爾夫的文字優美,表達極具感染力,也是這本書特別值得細細一讀的理由。
齊帆齊商學院書評影評變現營? 第1篇? 1988字